古玺——燕系官印“平阴都司徒”印面分析,“于”字、“者”字

书法坞点墨人 2024-09-14 14:53:02

“平阴都司徒”印

平阴都司徒

“平阴都司徒”是一方燕国古玺。用一个规则形状的框框住一些不规则形状的字,很有趣味。

“平阴”是个地名;“都”是古时对于城邑的一个称呼,不一定是京师;“司徒”是一个官职。

一、字法

1.“平”字

《汉字源流字典》:平,会意字。金文从亏(即于,表乐声婉转),从八(表平分),会乐声平缓之意。

金文:平

“于”,通常的说法是“竽”的象形,或者吹竽时乐声受阻而婉转之形,“干”字形右边的部件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

《汉字源流字典》:于

《汉字演变五百例》中说“于”像“干”字形的水道。

《汉字演变五百例》:于

到了小篆,“平”字下部多出了一个拐弯,里面的“于”有点像“亏”,也是可以的,“于”和“亏”都与气流有关。

《说文解字》:“虧( kuī):气損也。从亏,雐聲。”

小篆:平

在“平阴都司徒”印中,“平”字下面加了个“土”,其实它就是个“坪”字,在战国文字中有时会用作“平”,多用于地名。

2.“阴”字

“平阴都司徒”中的“阴”字左部是“阜”+“土”,右部是“金”。

参见《》

3.“ 都 ”字

《说文解字》:“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从邑,者声。《周礼》:距国五百里为都。”

“者”字:

《字源》中说“者”是“楮”的初文。

《汉字演变五百例》中说“者”是“蔗”的初文。

《汉字演变五百例》:者

“平阴都司徒”中的“都”字形属于战国时期燕国特定的写法,上部像“止”,下部像“衣”省,构形不明。

二、章法

01 朱白分布

如果把整个印面看成一片海水的话,右边的字连接得比较紧凑,像一块大陆,有两处与岸边相连;左边的字上下分离,孤零零的,像两块形状不同的岛屿。

朱白分布

02 边框

有一个实线边框,实线边框的粗细和边缘留红的粗细差不多,起到稳定的作用。

03 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①疏密对比。右边的字组比较紧密,左边的较为疏松。

②宽窄对比。右行宽,左行窄。

04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①“平”和“阴”的关系:左边平行排叠,右边轴线串连。

②“阴”和“都”的关系:“阴”字和“都”字左右分得开而上下挨得近,左右两边分别轴线串连。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05 字的结构

①“平”字的“竖”往左斜是古文字本身的特点,“平”字下部的“土”最后一“横”拉得很长,是为了和下面的“阴”字产生平行排叠的关系,使这个字组更加紧密。

②“阴”字和“都”字左右拉开距离,是为了上下字之间的承接的需要。

③“徒”字最下面的横拉得很长,形成一个上下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可以防止与右边的“阴”字和“都”字雷同。

三、线条

①此印的线条以中锋为主,端点多呈现圆形(或钝的尖形),体现古拙、浑厚的气象。

②“都”字左部有虚搭,体现一些空灵的小趣味。

四、残破

印面中分布有一些小的残破点,数量比较多,残破的程度比较轻。

最后,展示一下我刻的“平阴都司徒”:

我刻的“平阴都司徒”

作者:董志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