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汇来直接表达当你听到“恶性肿瘤”“癌症”这样的疾病名称时侯的感受,你会说什么呢?
就在此时,估计“疼痛”这个词汇的出现频率绝对会进入到全部词汇的前三名。
不只是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就算是正常人群,“疼痛”也会是导致肿瘤患者产生极大身心恐惧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甚至也是患者和老百姓对肿瘤疾病的最基本的认识内容之一。
有人说,约有三分之一的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人们对于疼痛的恐惧就可能是导致患者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出现恐慌、抑郁和死亡等不良结局的高风险因素之一。而在临床实际中,如何缓解和控制癌痛,实施有效的治疗,也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心身性疾病,与肿瘤疾病发生直接有关的疼痛症状的出现也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疼痛的发生也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自然就是由于疾病因素所导致的肿瘤性因素所导致的疼痛,这部分疼痛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估、评价,采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物,或者是疼痛治疗操作技术手段来缓解、控制的。在另一方面,这样的疼痛则被称之为心因性疼痛,其主要是由于社会、心理性因素所导致的疼痛发生,对于这样一部分的疼痛,临床上则需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也包括采用非止痛性药物实施的心因性因素的干预、治疗为主的治疗模式。
在目前的临床上,对于慢性疼痛的药物性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采用“三阶梯镇痛”疗法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和(或)辅助治疗药物的使用。
在临床上,根据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评分(NRS评分)进行必要的分级、分度,再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使用,具体的用药建议情况包括:
轻度疼痛,即NRS评分≤3分,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选用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物,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进行治疗,对于部分治疗效果不佳者,则可以选择低剂量、弱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
中度疼痛,即NRS评分在3分到7分之间的患者,对于他们则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也可使用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使用,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或者是其他辅助性镇痛药物,如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等进行辅助性治疗。
重度疼痛,即NRS≥7分的患者,对于这样的患者,疼痛的控制是首先需要实施有效控制的主要临床症状。首选的治疗药物就是应该采用强阿片类药物,并且可以同时合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以及辅助性的镇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