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13个集团军近日在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发起全线猛攻,第20、150摩托化步兵师等精锐部队从南北两翼对乌军防线展开“分割包抄”。最新战报显示,俄军已突破乌军2号防线,在卡利诺沃、瓦伦蒂诺夫卡等关键村镇与乌军展开巷战,双方争夺激烈。乌军第79空突旅、第95空降突击旅等王牌部队被迫在废墟中与俄军贴身肉搏,无人机与坦克的残骸遍布街头。
面对俄军密集攻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下令将第1亚速军调往康斯坦丁诺夫卡前线。这支以“敢死队”闻名的部队素有“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传统,其抵达战场能否为乌军止血?但俄军已形成半包围态势,乌军补给线频遭轰炸,第93机械化旅在增援途中就遭遇俄军无人机伏击,损失惨重。
普京宣布的30小时停火刚结束,俄军即恢复进攻。乌方指控俄军在停火期间发动超2000次攻击,而俄方则称乌军使用“海马斯”火箭炮破坏协议。战场实况显示,双方均未按停火令收手,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炮火反而更加密集,当地居民在废墟中哀嚎:“停火?我们只听到枪炮声。”
谈一下看法:俄军为何死磕康斯坦丁诺夫卡?这座位于顿涅茨克的小城,实为俄乌争夺的“战略命门”。拿下康斯坦丁诺夫卡,俄军可切断乌军托列茨克至波克罗夫斯克的补给线,形成对第聂伯罗的南北夹击之势。更关键的是,此地紧邻乌克兰重要工业城市马里乌波尔,若俄军控制该区域,将重创乌军战争潜力。
面对俄军多点开花,乌军被迫从第聂伯罗方向抽调兵力增援,导致东部防线出现缺口。第聂伯罗州官员警告:“若康斯坦丁诺夫卡失守,俄军三天内就能兵临州府!”而西方援助的先进武器在消耗战中逐渐见底,乌军指挥官无奈感叹:“我们就像在漏水的水桶里舀水,补的速度赶不上漏的速度。”
俄军此次进攻呈现三大特点
“摩托化闪电战”:大量使用摩托车编队快速穿插,绕过乌军雷场与预设阵地,形成“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
“电子战+火力覆盖”:无人机干扰乌军通信,炮兵与空中打击同步压制,让乌军陷入“看不见、联不上、打不准”的困境;
“围三阙一”心理战:故意在西南方向留出缺口,诱导乌军撤退后设伏,制造“溃逃—歼灭”的连锁反应。
而乌军则暴露三大弱点
防御体系依赖固定工事,机动反击能力不足;
预备队调度迟缓,常陷入被动补防;
无人机与电子战系统被俄军压制,战场透明度大幅下降。
美媒CNN指出,俄军近期在康斯坦丁诺夫卡的战术突破,或与库尔斯克方向无人机部队增援有关。而乌克兰“搬救兵”的速度已赶不上战场消耗:英法“维和派兵计划”搁浅,美国对乌援助出现“疲劳迹象”。有分析称,若康斯坦丁诺夫卡战役失利,乌军东部防线将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场战役正如当地幸存居民的描述:“俄军像推土机一样一寸寸碾过来,乌军用血肉当钉子钉在阵地上。”康斯坦丁诺夫卡的每一栋废墟,都在书写俄乌冲突的新篇章。当复活节的钟声淹没在炮火声中,这场“绞杀战”的结局,或许将决定整个战局的走向——要么俄军撕开乌军东部防线,要么乌克兰用牺牲证明“绝不投降”的决心。正如一位前线乌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身后就是祖国,退一步,战火就会烧到孩子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