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1912年,谭政6岁的时候,家人将他送入位于七星桥的谭氏宗族的私垫启蒙。七星桥私塾,方圆十里的村民都将自己的崽(湖南方言:指儿子)送到这里读书识字,希望他们从这里起步,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谭政与好友陈赓同在七星桥私塾就读,两人常在一起玩耍,少年时代便结下了深厚友谊
谭政
不久,他与好友陈赓的妹妹喜结连理。那时,他心中的苦恼与郁闷可想而知,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天天读报了解时事动态。1927年7月,国民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谭政心里的火种再一次被点燃。北伐军一路打到湖南,北洋军阀的部队溃不成军。他看到这高涨的革命形势内心非常高兴,整个人也变得精神了。他虽然没有亲身参加北伐,但他收集了不少北伐军沿途散发的传单和宣传品,回来后细细阅读。这时,他的好友陈赓已在驻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任特务营营长,派人携信到老家接妹夫谭政到武汉参加革命。谭政接信后,喜不自胜,决心投笔从戎,他依依告别了妻子,与来人同奔武汉。
在陈赓的介绍下,谭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由于他文化程度高,是个小“秀才”,就先在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第2连任上士文书。从此,他由一个平民百姓一下转变成了一名身着戎装的革命军战士。下到连队以后,他开始学习持枪、瞄准这些基本军事技能。从他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在不知不觉中与中国革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军事训练结束以后,谭政又到营里任营指导员办公所准尉书记。就在他一心希图报国的时候,风云突变,张作霖在北京杀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杀害共产党人、革命群众、国民党左派1万多人。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陷入低潮。但是,谭政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年9月,谭政随警卫团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开赴井冈山后,10月,谭政在军官连经连队党代表宛希先和寥春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任宣传员、宣传队长。11月中旬,为解决过冬给养等问题,谭政随部队下山打茶陵,占领茶陵县城。此时,红军部队开始设立政治机关,谭政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政治部宣传员、分队长。1928年2月,毛泽东任前委书记时,谭政任前委秘书。在前委书记毛泽东身边工作,不断受到教育和锻炼。这期间,他学习毛泽东政治建军思想,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及处置问题的高度原则性,协助誊正毛泽东起草的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谭政随毛泽东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以来,红4军虽然取得了首战长岭寨、三打龙岩城、攻占上杭的卓著战绩,但也打过一些败仗,暴露出红4军内部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问题。谭政向毛泽东汇报了军队内部的一些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作风问题,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注意,认为要把红军建设成一支战斗过硬、作风过硬的钢铁队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促成了“古田会议”的召开。1929年12月29日,红4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上杭古田村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草案》。古田会议确立了工农红军建军方向和原则。谭政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参加了《古田会议决议草案》的讨论。1930年6月,红4军扩编,以红4军第2纵队为基础,扩编为红12军,谭政升任红12军政治部主任兼教导大队党代表(后称政治委员)。之后,红12军与红22军合并,谭政继任红22军政治部主任。
在井冈山斗争及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斗争中,谭政对红军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纪律建设,对贯彻古田会议决议,都倾注了心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重视部队政治工作的开展,重视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在红军行军打仗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他写出了《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政治工作报告,对红军早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谭政还参加了井冈山、闽西、赣南等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巩固和建设工作。他忠实、坚定地贯彻执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方针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