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吒2》票房冲破80亿大关时,整个电影圈都在放烟花——可烟花的火药味里,分明飘着股焦虑的糊味。
春节档最忙的不是院线经理,而是《封神榜》里的神仙们。自从《哪吒2》把票房天花板捅破,编剧们连夜把姜子牙简历翻出来:"快快快!给这老头安排个逆袭剧本!"
似乎“翻拍、二改”经典动画、几个点神话人物,成为了一个爆料的“万能模板”?
编剧们更绝,连雷震子的羽毛都要薅下来当素材,评论区已经开始押注:"我赌五毛,下一部必拍申公豹外传!"
饺子导演用五年砸出的特效王炸,现在成了行业"标准答案"。投资人举着放大镜研究:"灭魂丹必须带新冠隐喻!混天绫必须暗藏主旋律!"
最离谱的是,连玉虚宫柱子有几道纹路都要对标白宫——这届观众看个动画片,愣是看出了谍战片解码的刺激感。
当网友把饺子导演捧成"国漫救世主"时,隔壁吴京的《战狼3》剧本正在角落瑟瑟发抖。
六年前战狼封神,六年后哪吒屠榜,导演们集体陷入魔咒:拍续作被骂炒冷饭,不拍又被催"搞个更大的"。
从《大圣归来》到《哪吒2》,国漫圈硬是把四大名著熬成了方便面汤底。再吃都快尝不出原本是什么味道了!
的确,翻拍、二创肯定要比全面创新要稳当。但一直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观众真的会一直买账吗?
观众边吃边吐槽:"这碗'封神'味泡面,闻着香但没营养啊!" 更可怕的是,现在连泡面调料包都要塞爱国情怀——看个哪吒闹海,愣是看出了国际局势分析报告。
当资本狂欢着要把每个神仙都拍出百亿身价时,真正的危机正在发酵:编剧们的手写废了《封神榜》,却写不出一个新名字;观众看腻了神仙打架,却等不到真正的原创故事。
那些喊着"国漫崛起"的人突然发现——我们造出了票房神话,却正在杀死下一个神话。
此刻电影圈最该担心的,或许不是《哪吒3》能不能破纪录,而是当观众对着第100部神话改编打哈欠时,中国动画的原创力还剩多少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