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身寒门混到清华教授,还是学生眼里的“学术界顶尖人才”。
享受着几十万的年薪后,却选择跟随妻子移民加拿大。
本以为在国外混的更好的他,没想到沦落到做油漆工。
最后不甘心微薄薪水,选择了跳桥结束自己的生命。
蒋国兵用自己本该辉煌却又短暂的一生证明,国外的月亮并不圆。
加拿大跳桥身亡
2006年7月,一名精神恍惚的华裔男子在加拿大多伦多跳桥自杀。
警方调查后得知,这个名叫蒋国兵的男人并不普通。
他不仅曾是中国高考状元,还在清华大学担任副教授。
是一位核物理领域的高材生,拥有美加两国双博士学位的顶尖人才。
可这么优秀的一个人为何偏偏选择自杀呢?这一切都要从他选择出国开始说起。
上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的浪潮席卷全国。
对于蒋国兵来说,去美国深造不仅能接触更先进的学术研究,还能为自己的履历增添光彩。
在得到清华的公派留学机会后,他前往美国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
不负所望的是,几年后他顺利拿到了学位,已经是学术界的顶级学者。
功成名就后却被眼前的“诱惑”所蒙蔽。
本可以回到清华享受高薪待遇的他,却天真的以为留在国外会有更好的生活。
再加上蒋国兵的妻子卢彩荣对加拿大的生活心生向往,早早办理好了全家的移民签证。
最终为了家庭和睦,他选择了移民加拿大。
而这恰恰成为了他噩梦的开端。
被“雪藏”
蒋国兵到达加拿大后满怀期待,渴望在学术上继续深耕。
他以为自己的履历会让他在加拿大的学术圈大放异彩,然而现实却并没有给他想象中的舞台。
外国的学术界并没有如他所愿地接纳他。
清华教授头衔和美加博士学位,在当地学术圈的门槛前显得无足轻重。
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让他在竞争中屡屡碰壁。
投出的无数简历石沉大海,得到的只是寥寥几份低薪的研究助理工作。
为了生存蒋国兵不得不放下身段,做起了油漆工、电工等体力劳动。
白天,他背着油漆桶穿梭在工地间,晚上却疲惫地望着窗外发呆。
曾经的一切成就,在加拿大显得毫无意义。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甚至开始憎恨自己的选择。
妻子卢彩荣看到眼前的男人赚不到钱,逐渐对他失去了耐心。
夫妻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而蒋国兵在沉重的压力下变得愈发沉默。
日复一日的挣扎中,蒋国兵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那时候的他既无法融入加拿大,也无颜回国。
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没有归属的人,连孩子都开始疏远他。
2006年7月20日,蒋国兵从家中离开,独自来到多伦多的一座立交桥。
他站在桥边,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他曾经对自己的人生有无数的期待。
但此刻,所有期待都被现实击得粉碎。
第二天清晨的阳光洒在大桥下,路人发现了蒋国兵的遗体。
他选择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其实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出路。
蒋国兵的前半辈子过分乘风破浪,赶上了高考恢复,
牢牢抓住“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努力学习,湖北省的高考状元成绩考入清华。
在那个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年代,他实现了从寒门学子到社会精英的跨越。
可是蒋国兵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选择留在国外谋取高薪工作。
最终却落得个令人唏嘘的下场。
而且他的问题不仅仅是选择了错的路,而是在面对挫折时,他没有足够的心理韧性去抗压。
或许是他的一生几乎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太多失败。
所以当他真正面对巨大的落差时,他无法从中走出,最终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从清华教授到油漆工:这个双博士天才,为何选择在加拿大自杀?》
中国侨网——《“蒋国兵自杀事件”凸现加拿大的华人新移民之痛》
北方网——《找不到工作跳桥自杀 加拿大惋惜中国博士之死》2006.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