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把少爷录取吧,为招11人让上百人来复试,考生:感觉被耍

胖仔娱说 2025-03-27 14:00:07

没想到啊,“萝卜岗”的风已经吹到到校园了.....

此前只听说过为了一个人单独开设一个岗位,看似公平实际只招他一人。

结果现在就连校园也开始搞这一套了?

为了几个人拉着上百人陪考,干脆直接把“少爷”录取算了!

某高校的考研复试名单可算是应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要知道即使是贵为清北的全国顶尖学府。

在复试招生的时候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1:1.2或1:1.5来设置名额。

而这位湖南考生显示出的复试名单中显示,在初试中仅招生11人的院校硬是将复试名额扩到100人。

得知这一真相的网友全都心知肚明的表示:“哎呀呀,原来是少爷考的太低了呢”。

高校复试变寻人启事:少爷你在哪儿?

不论这个所谓的“少爷”存在与否,这张名单里严重超额的复试名额也是绝对不符合正常规定的。

就在今年教育部发布的《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

仅规定复试采取差额的形式, 进入复试的考生人数一般不少于各学科专业已公布招生计划的120% (即差额比例不低于120%)。

就比如你正常考试招10人那你复试只有12人拥有复试资格。

因为名额实在太少,所以一般来说进入复试也算上岸一半了(大多数都会被录取)。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考生期待复试结果。

回到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上,尽管在后续的文件中还着重强调过具体比例由招生单位在招生计划范围内自主调整。

但被允许的差额也只在1:1.2至1:1.4的差额比例内。

像某所高校正招11人复试100多人的名单这样的比例得是有多离谱?

差不多超出12倍的复试名额!所以也被网友调侃为“寻人启事”

也难怪网友吐槽“一个好端端的考研复试名单硬是被整成了寻人启事”。

就差拿着喇叭在操场上喊“少爷”的名字了。

数百名莘莘学子成了“炮灰”沦为陪跑。

更是让大家失去了教育部设立“复试”的初心……

复试

要知道当初设立“复试”并非仅仅是为了再给考生第二次机会。

复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再次筛选学生、综合考察其能力、确保录取质量、适应研究生培养要求等方面而进行的第二次考试。

所以,筛选复试资格的名额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太少则达不到复试筛选的要求,如果太多又会给各位考生造成很多不便。

毕竟会出现很多异地考生,人家大老远跑过来图什么?不就是图有几率入选吗!

并且要知道大学生考不考研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和院校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在考试复习上的一切成本都是由自己承担,家庭条件好的就不说了,可很多大学生还要靠着勤工俭学来考研。

即使是小小的复试费和异地考试的交通费等等加在一起都有几千块的成本了。

而且这还是不算吃穿用的情况下,如果再算上考研的复习的资料费和时间成本……

不知道大家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听过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

“你浪费一个人一分钟就是浪费了全班同学的一分钟!”

而像这样为了一个人而让后几十名考生无谓奔波的费用又该是谁来承担?

当然也会有不少排名在后的学生可以选择接受调剂,来避免无谓地消耗精力,可……

就像《哪吒》里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迫于竞争压力就选择了妥协命运,那大学生所失去的可不仅仅是一个梦想那么简单了。

你想想,今天的考研是可以一走了之了,那以后步入社会哪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另辟蹊径的?

当然不仅仅是对于学生,即使是单单从为学校自身的利益考虑,过多的复试名额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得民心者,得天下。”

放在学生群体里也同样如此,毕竟你想想,一个不为广大学生设身处地考虑的学校在圈子内的口碑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会甘愿把自己的寒窗十几年全砸在一个所谓的“关系户”院校吗?

到了考研这个阶段的学生,一个个都已经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了。

他们对于院校的选择早都不会是一边拿着《招生教育计划》,一边听着父母老师的侃侃而谈就OK了的人了。

人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会去网上搜索院校的相关信息。

出来社会遇到“萝卜岗”就不说什么了,毕竟这是个人情社会你没背景那就是要落后。

可在唯一公平的“校园”也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太不该了?

考研乱象

相较于上面这种“乱象”,其实早就在考研圈子里屡见不鲜了。

今年的英一考试就被一种考生吐槽,甚至还因此登上了热搜。

所谓的考研名师嚣张的在社交媒体账号炫耀自己高分成绩单。

结果立马就被自己同事打脸,实际成绩仅仅只有71分。

这一消息瞬间让“名师”成为了网友们攻击的对象。

直至前段时间才无法忍受压力选择承认“成绩造假”,并且宣布退出了教育界。

与此同时,和其合作的教育机构也紧急宣布与其停止合作,并且重点强调会在师资选择上严格把关。

尽管网友们吃瓜吃的爽了,但考研生们却纷纷表示,一觉醒来天都塌了。

甚至都绝望地开始在网络上求真正的名师讲坛“现在还有哪个老师的课能听?

任谁都想不到那个曾经自称开创了“考研英语教学新时代”的何凯文老师,竟然仅仅是因为一时的虚荣心导致与教师行业的道德背离而遗憾落幕……

此次事件更是炸出了不少教培机构“重包装,轻教育”的经营理念。

一位名师、十年经验、黄金高校毕业,短短几个无处证明的字就敢和你要上万的学费。

更是有不少网友表示“现在动不动 北大名师 我们如何佐证其真实性?”

最后说一句

其实有很多人清楚自己应聘的岗位是“萝卜岗”,他们也知道自己可能又白折腾一场。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哪怕只有0.001的机会也想要去试一试......

文/编辑:y

信源:

0 阅读:5

胖仔娱说

简介: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