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中产夫妻现状引争议:丁克、不买房、蜗居48㎡,老了不后悔、不连累任何人

装个好房 2024-10-14 17:09:32

近两年,“内卷”可以说是房君听到过最多的词。

东卷一下,西卷一下,好像万物皆可卷,谁也不轻易认输。

然而,就在大家卷得精疲力尽之时,有一对35岁的夫妻,毅然扛起了反卷大旗:你们卷你们的吧,我躺平了!

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他们,过着很多人无法理解的生活。

已婚无娃、拒绝加班、5:30起床23:00前睡觉,即便两个人都有着收入不错的工作,女主人NIKO还经营着自己短视频事业,也始终坚持租小房子住。

于是,当周围人疲惫地挤在末班地铁上时,NIKO夫妻俩已经准备好啤酒和食物,围坐在餐桌前慢悠悠地吃美味的晚餐。

当周围人花大把的时间鸡娃、内耗时,NIKO已经窝在柔软的沙发上,泡上一杯香醇的咖啡,舒舒服服地读着自己喜欢的小说。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很多人把钱换成了房子,把精力留给了工作和孩子,但我们把时间和金钱都留给了自己,我们可以租住在小房子里,以自己最习惯和最舒适的姿势生活。”NIKO说道。

NIKO夫妻俩已经35岁了,在周围很多人早已买房生娃的时候,他们依然选择丁克,并租住在一套48㎡的小房子里。

不是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房,更不是有什么所谓的「反骨」,一定要追求活得跟别人不一样,他们只是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好好生活。

所以即便是租来的家,NIKO也将它布置得美观又舒适,哪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房东通知“搬走”。

推开入户门,就是一条狭长的走廊。

没有传统的下沉式玄关,但NIKO还是用一小块地毯,区分出了落尘区。

换鞋、挂包、脱衣都站在地毯上,防止灰尘被带入室内。

因为右侧房间是专门的储物间,便没有设置储物柜在走道上,只有入户门上安装了白色收纳架,专门用来放雨伞等物品。

一眼看过去,也足够干净利落。

穿过走廊继续往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小却整洁的开放式厨房。

厨房外,利用墙垛做了一个小吧台,一块L型原木木板铺在上面,自然又美观。

小吧台上放了个咖啡机,咖啡机上方的实木搁板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NIKO最爱的咖啡豆。每天清晨,她都喜欢坐在这里煮一杯咖啡,一边喝一边看看新闻。

偶尔站在这儿工作,或是剪剪花材也很方便。

厨房内部设置成II型结构,留出一条大概可以让两个人同时侧身经过的通道。

冰箱、烤箱等体积较大的电器,嵌入在白色橱柜中,不占空间。

细节上,洗碗机、收纳架等物品,都选择了纯白色,它们与白色背景融为一体,消弭了厨房的油烟气,视觉上干净且整洁。

常用的厨具和调料,都利用墙面收纳得整整齐齐、一目了然,做饭时随手拿取也很是方便。

细节上,这些零零碎碎的物品材质都很一致,木质的菜板、铝制的厨具和透明玻璃收纳盒。

数量和种类虽然繁杂,但摆放在一起,并不显得杂乱,还有种杂货铺独有的治愈氛围。

厨房对面,就是清新明亮的客厅。

两个不同功能的区域视觉上连接在一起,让原本局促的空间,有了开阔之感。

客厅里的家具不多,摆放虽然紧凑,但并不显得拥挤。

这主要得益于家具款式的选择。

沙发、茶几都是细腿的,没有丝毫沉重之感,茶几的台面还是薄薄的大理石,极具呼吸感。

主灯也是细线条的分子灯,搭配细高的绿植,很显张力。

整个空间以白+木为主调,沙发垫便选择了彩色的,带来视觉亮点,颇具趣味性。

沙发旁有一面白色的壁柜,能够容纳下客厅里所有的杂物。

柜体采用无把手的按压款式,干净利落。

垃圾桶和各种电源线则藏在角落里,不会被第一时间看到。

客厅对面,就是主卧。

除了基本的储物功能和睡眠功能外,办公区也设置在这里,偶尔需要在夜里加班,干完活就能直接瘫倒在床上。

办公区旁是储物区。

由于夫妻俩一直秉承着「简单」的生活习惯,个人物品并不多,所以一面嵌入在墙体中的白色壁柜,就足够他们使用了。

双人床靠窗而立,每天清晨一睁开眼睛,就能看见熹微的晨光。

为了节省空间,床旁边用带有收纳隔板的台灯代替传统床头柜,既能满足夜间照明,又能随手置物。

除了床头灯外,卧室中还利用小台灯和带有灯光的闹钟辅助照明。

这样一来,即使没有主灯,也能营造出舒适、层次分明、浪漫氛围拉满的灯光效果。

双人床与壁柜之间,还增设了一个白色的小斗柜,专门用来收纳书籍盒杂物。

柜子台面上放着常用的香薰,每天晚上睡觉前,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味道点燃,便能进入更香甜的梦乡。

不少网友看了NIKO夫妻俩的家,都觉得是摆拍。

虽然没孩子,但他们都是上班族,不可能那么多时间去做家事、去享受生活。

而事实上,作为已经步入中产的35岁上班族,NIKO夫妻已经有了一些养老的积蓄,他们没有太高的物欲,也不追求奢侈的生活,不必通过疯狂工作,去继续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了。

不加班、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是他们当下的准则,余下来的时间,就留给了自己。

当然,作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只通过拒绝加班的方式,来给自己富余出更多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NIKO在步入30岁后,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早起。

每天早晨5:30,窗外依然有些昏暗的时候,NIKO就起床了。

为了避免自己再回到卧室睡回笼觉,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洗漱和护肤。

用冰冰凉凉的水,和温润的化妆品乳液来叫醒自己困倦的灵魂。

精神头回来后,她会走到厨房的小吧台前,喝一杯温开水来缓解积累的肠胃疲劳。

然后再选出来今天想喝的咖啡豆,给自己煮一杯香醇的咖啡。

喝咖啡的时候,她习惯拿手机看看新闻和社交网站,了解一下前一天发生的新鲜事儿。

接着,给自己做一顿好看又美味的早餐。

填饱了自己的胃,就到了化妆时间。

每天出门上班,NIKO都会认认真真地给自己化妆,再根据心情,挑选一瓶好闻的香水喷在衣服上,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启一天的工作。

打扫房屋也是必须的。

将板凳倒扣在桌子上,打开扫地机器人清扫地面。

等待扫地机器人工作的过程中,慢悠悠地整理一下花材,将新鲜的鲜花插在花瓶中装点房间,然后再出门上班。

早起,为NIKO带来的大把的休闲时光。

而坚持不加班,则让NIKO可以慢吞吞地享受温柔的夜晚。

她会在下班路上顺道购买新鲜的食材,在丈夫回家前准备可口的晚餐。

热气腾腾的火锅,一人再来上一杯冰冰凉凉的啤酒。

新鲜的蔬菜入口即化,搭配着啤酒绵密的泡沫,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其实很简单。

吃完饭,两个人轮流泡个澡,放上喜欢的音乐、点燃带着香味的蜡烛,坐在吧台前泡一壶绿茶,一边喝一边写一下日记,总结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简单却充实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不过,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几乎很难有年轻人,不被内卷、焦虑和精神内耗裹挟着往前走。NIKO也不例外。别看NIKO现在的小日子过得悠哉,这都是她长年累月与自己磨合后,最终所选择的自洽。

30岁前,NIKO和她的丈夫,都在职场里闷头往前冲,过着日夜颠倒,完全没有自己生活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参加酒局回来后的丈夫,因为胃出血被送进了医院,他们才后知后觉:如果失去了健康,我这么拼的意义又在哪里?于是,夫妻俩在认真聊过之后,一拍即合决定放缓脚步——既然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那么往后的人生,就都留给自己吧。

当NIKO开始更多地「向内求」后,她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当然,鸡毛蒜皮的琐碎事儿也不是没有遇见过。而松弛下来的NIKO早已有了一套,抵御所有疲惫和不愉快的方式。

☀️ 避免接触不喜欢的人和事儿每个不用出门上班的周末,夫妻俩都会将手机设为「专注模式」,避免收到社交网络的信息和聊天通知。若有朋友邀请出行,只要自己不想去,他们就会勇敢地拒绝,留在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自我充电时间,比社交要重要很多。”

☀️ 不再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过去的NIKO,是个非黑即白的人,所有的问题一定要刨根问底出一个标准答案。后来她发现,其实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每个人在面对一件事儿时,都有自己的答案和选择,甚至,这些答案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所以她在很多事情上,不再追求答案和结果,而是享受过程、享受生活。

☀️ 找到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儿当沉重感和沮丧的情绪忽然来袭时,NIKO知道,自己要开始某些行动了。每次不开心的时候,她都会让自己忙起来,比如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做一遍家务。做完家务后,再喝一杯咖啡,称赞自己一句“你做得太好了”,那些负面的情绪,便随着灰尘、水垢和油污消失殆尽了。

☀️ 清空头脑后再冥想我们头脑清醒的最佳时间,就是走路的时候。所以每当有纠结的事儿时,NIKO都会四处走走、购购物,然后回家后洗个澡。洗澡的时候,血液从脚趾开始慢慢升温,头脑也愈发地清明起来:“烦躁的时候,就多冥想,你会理清很多思绪。”

王小波曾将生活比喻成缓慢受捶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捶的牛一样。”但很明显,NIKO夫妻俩是不服的。他们觉得,自己现在过得比20岁还快乐,估计到了40岁时,也还是这样。尽管没有自己的房子,也没有生小孩,但他们丝毫不恐惧并不遥远的老年生活——“我会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坚持我现在的状态,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快节奏社会里,我只做我自己。”“就算老来后悔,我们也认了。”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