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巡为首的“睢阳之战”,不仅是一次典型的“固守”战役,更是一次决定大唐国运的重要战役。如果安始作俑者拿下了睢阳,那么他们就可以越淮河,渡长江,横扫平川,到时候,大唐的东南边境和主要的税收地点都会落入敌人的手中,有了睢阳就有了江南,有了江南就有了大唐。
七百五十七年,安禄山遭亲兵暗害,安庆绪继任军职,派遣麾下将领尹子琦率领十八万人马围攻睢阳。在这个节骨眼上,睢阳郡郡守许远觉得自己不如张巡,便自告奋勇地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他,张巡却是“受而不辞”。
张巡任统领之后,先是剿灭了田秀荣这个内奸,随后又率领大军攻入城外,杀了敌军3000人,夺了大量的车辆、牲畜。张巡把所有的战利品都分发给了士兵,他一个都没拿到。到了五月份,小麦成熟的时候,敌人在睢阳城外面收割小麦,而张巡则偶尔在城中敲一敲战鼓,做出进攻的姿态,等敌人们被一次又一次的佯攻弄得手忙脚乱之后,张巡便趁机杀上敌人大营,杀将夺旗。
除此之外,张巡还利用了一种心理战术,让将士们制作了一千多个穿着黑色斗篷的稻草人,趁着夜色,从城墙上扔了下去。那些叛军还以为守军从城墙上跑下来,想要逃出了包围圈,所以第一时间射出箭矢,让张巡大军得了数十万的箭矢。之后,张巡将真的士兵扔出了城墙,反抗的将士们认为张巡是在“草人借箭”,对真人视而不见。张巡坠在地上的一千多个舍生忘死的战士,忽然闯入了反军阵营,将对方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溃不成军。所以,由此还诞生了典故:草人借箭,士兵夺营。
在张巡的指挥下,六千八百人的唐军死守了十个月,经历了大大小小四百场,击杀了三百多将领,小兵一万多人。可是睢阳毕竟是个小城,粮草也不多,到最终的一段日子,城中的百姓和百姓没有粮食,从吃粟,到吃牛皮,再到吃虫子,最后还吃起了人。《新唐书》中说:张巡杀死小妾,烹制食物,以酬谢官兵,许远又杀死仆役,以供官兵食用。这一战以张巡被杀,睢阳被攻破为结局,但是安史叛军也被困住了十个多月,不仅挡住了江淮的一面,也让郭子仪顺利夺回了两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