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城里出美酒,匠心传承酿清香

博观岁月 2022-08-17 20:30:48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兴起,很多手工艺人通过短视频平台火了起来,比如李子柒、手工耿等等。在拍卖市场上,手工制品也频频拍出天价。2013年的时候,一套醴陵的纯手工毛瓷拍出了800万的天价;2021年底,一块萨瓦纳瑞手工地毯,也拍出了超百万美元的价格。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手工制品到底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和魔力,为什么能让消费者如此趋之若鹜呢?有着千年酿造历史的白酒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杏花村是中国白酒的祖庭,这里的中国汾酒城有着传承千年的酿酒技艺,其关键环节也一直坚持手工操作,每一个细节背后都充满着手艺人的智慧。

润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所谓润糁,就是将高粱粉碎成的“红糁”与水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润糁的要求是“均匀”和“渗透”,不能有任何一点“干糁”。

想要酿好酒,润糁过程可能产生的疙瘩必须去除。这就要师傅们把糁堆分成四个小堆,再合成两个中堆,最后恢复成大堆,接着继续焖10分钟左右后再翻动一次,抖尽“胎气”。在过程中,师傅们会仔细检查红糁结块的情况,并及时把疙瘩全部用铁铲拍散打碎,保证润糁足够均匀。对于这个繁杂的倒糁工艺过程,师傅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四二合一再倒一”。

由于天气、温度等环境的不同,需要对加水量进行细微的调控,而且每年的气候不同,生长出来的高粱在水分含量上也会有细微的区别,再加上润糁时很容易结块,这就对师傅们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经验丰富的师傅们,才能感知环境气候并判断红糁水含量,实时调控润糁过程,以达到最好的润糁效果。

装甑也是一项关键环节。一位师傅拿着藤条制成的簸箕,转身对着另一位师傅,而另一位师傅用铁铲将地上的酒醅铲起,再轻轻一抛,“恰好”把酒醅抛进簸箕里,而端着簸箕的师傅一边转身朝向甑桶,同时手腕带动簸箕轻轻地抖动一圈,将簸箕上的酒醅抖匀,然后弯腰向前,双臂带动簸箕一起伸向甑桶内,伴随着手腕扭动,轻扬簸箕,酒醅飞扬出去,在空中曼妙开来。时而,如次第撒开的环状渔网,时而,如同急流直下的流星细雨,薄薄的、均匀的覆盖到了甑底。如此,循环往复。在沿着甑桶转圈装甑的过程中,师傅的脚总是与甑桶之间保持着微妙的距离,而且一直保持着弯腰的姿态,随着甑桶中的酒醅逐渐堆高,师傅的腰才慢慢直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两位师傅一抛一接的完美配合,还是装甑师傅轻盈流畅的甩箕洒醅,都充满了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美感。在装甑过程中,酒醅洒的越均匀,上升的蒸汽才能均匀,保证流出的酒体更加纯正细腻。

装甑十分讲究身形的稳重和发力的精准,所以,师傅们为了站稳身形,都会把脚指头用力弯曲起来,以增加抓地力,这就导致装甑师傅们的鞋都坏的特别快。而想要做到完美的装甑,必须进行长期的实践训练,直至身体形成肌肉记忆,把装甑的每一个过程,都变成身体的下意识反应。一个高水平的装甑师傅,往往需要八到十年的培养时间,才能以血肉之躯,超越钢铁机器,真正达到“轻、松、匀、薄、准、平”的至高境界。

酒醅装甑后经过蒸馏,就流出了美酒,这时就需要一个神乎其神的技术:“看花摘酒”。所谓的“看花摘酒”,就是在流酒的时候,根据酒液流入桶中时所形成的“酒花”的形状和大小,来判断酒的度数。

早些年,看花摘酒的原理并未破解,酿酒师傅们也只是经验所得,无法对其原理讲出个123来,导致很多外人对“看花摘酒”犹如雾里看花,以为是酒厂在宣传上故弄玄虚。但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看花摘酒”也终于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在蒸酒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出酒的酒精浓度也就会越来越低,而酒精浓度的不同也就导致了酒液表面张力的区别,这样,酒液入桶时形成的酒花也就产生了大小和留存时间的区别。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也是靠着师傅们一代代“手把手,口传口”的教授,传承下来的。

纵观整个酿酒流程,任何细小的环节都需要师傅们代代传承的经验和技艺来完成,这也是汾酒的魅力所在。它凝聚了汾酒人的匠心与坚持,那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是对技艺永无止境的探索,更是“物力有穷尽,人力可登天”的初心。汾酒人如此这般,只为酿出真正的好酒。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