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要看到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资料这几个字,始终都会觉得有年代感,下意识会觉得是农业时代才有的产物。
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互联网黑话的流行,比如:
赋能:帮忙做成某件事;
联动:联合多个部门一起完成某件事;
复盘:做完事情之后进行总结归纳反思;
落地:将想法执行;
对齐:一件事,我知道了,你也得知道
反而觉得这些朴素的词汇含金量正在上升,他们简洁明了,直接要害,一看就懂,完全不像互联网黑话那么拗口。
第一次词,生产力
你如果想要效益好,赚更多的钱,就需要提高生产力,同等的时间里,你比别人生产的更多,当然收获就更多。
别人一小时做十个零件,你一小时能够20个零件,你的收益肯定比别人高。
别人一年推出一个新品,你一年迭代出十个新品,你赚钱的概率当然更大。
相比于其他国家,我们为什么能够发展到那么快,用几十年走了别人几百年的道路,不就是更加勤快,没日没夜的干吗?
当其他国家讲究八小时工作的时候,我们早已经开始了加班文化,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不止八小时。
早期进厂做流水线的,哪个工人不是靠加班才能有更高的工资,要是光靠正常工资,估计连自己都很难养活,更别说养好,乃至养活家人。
没人喜欢加班,但为了生活,为了更多的工资,我们没有办法。
工资二三千,加班工资三三千,加起来就有六七千,这就不低了。
第二个词,生产工具
人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生物中凸显出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会使用工具。
当其他动物还是用身体去和其他动物对抗的时候,人类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工具。
从最开始的棍棒到铁质再到后来的枪炮,工具的升级和使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现在的人工智能也是一样,一个人哪怕知识再渊博,也抵不过人工智能的大脑。
你想一个主题绞尽脑汁可能都没什么结果,它轻轻松松几秒钟一个,而且还不重样。
你制定一份旅游计划需要耗尽无数的时间精力,它制定旅游计划几分钟就能够搞定。
你写一篇文章各种构思可能需要半天,它一分钟给你生成,而且还不会太差。
这就是工具带来的效率。
人工再厉害,始终都是有限的,需要休息,工具不一样,它可以24小时连轴转,只有借助工具,效率才能真正的提高。
第三个词,生产资料
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生产资料是啥,是生产需要的资源。
你有资源就可以靠资源生产,自己干不完或者不会干的就可以请人干,给予一定的工钱就好了。
这个工钱肯定不会多余他创造的价值,很多时候内部竞争还可能拿到更低的价格
只要资料是自己的,工人年年都可以换,毕竟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卷的原因。
大家都是打工人,都指望着工资养家糊口,为了生活不得不像生活低头。
那么,是不是普通人就没办法掌握生产资料了。
大部分时候是这样,但也有例外,比如文字就是一种生产资料,没有人能够拿走,你驾驭文字的能力越强,你掌控生产资料的能力就越强,生产力也就越大。
所以,不得不说,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资料这简单的几个字,可以涵盖的东西太多了。
每当生活不顺心的时候,可以多问问自己,是否又在这几个方面努力过。
收入不够,能否提高生产力,一份工作不行就是主业,副业,兼职一起,或者持续的提高主业的生产价值,变的更高级,更稀缺。
个人努力到极限的时候,多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工具减轻压力,和面太累就多用机器和面,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创新菜品。
生产资料没法获取,就尽可能的去掌握那些别人不愿意掌握的生产资料,不断做的更好。
也只有这样,才能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