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我是刑警》原型,凶手高承勇落网后,对于自己的作案动机,平静描述道:
当初是因为贫穷,想找点钱。找钱时,被人发现,就杀了人。有了第一起就有了第二起,后来就失去控制了,不但不害怕,反倒有点欲罢不能了。再后来就是纯粹为了取乐,享受这个过程。
《我是刑警》最后一案,是十大悬案之首的“白银案”。
比起“清江两岸”追凶18年,白银案,整整追凶28年。
凶手比李克寒更残忍,更嚣张:
专挑年轻女性下手,连杀11人,最大女性29岁,最小女性年仅8岁,全部受害者,下身赤裸,凶手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无法想象怎样的人,才能进行如此变态的犯罪。
具体情形如下图:
高承勇被捕后,面对审讯非常平静。他清楚地记住了每一次作案过程,并且能够清晰描述细节,没有半点情绪起伏,如同讨论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事情。
哪怕是被判死刑后,他依旧毫无悔意,甚至没有丝毫惧怕,他甚至表示,自己无力偿还,可以捐献器官。
童年正常,心理测试正常。高承勇被捕后,周围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就是白银案的杀人魔。其妻子,甚至在高承勇宣判死刑后,都不能相信,一直问“他承认了吗?”
高承勇在学校开了一个小卖部,学校里多名老师和学生对高承勇的评价都是“话不多”,“看着是个老实人”。
高承勇描述过自己的童年,与其他人并没有太大不同。他甚至没有经历过任何大的男女之间的情感挫折。
在描述自己对女性残忍对待的作案动机时,高承勇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杀完人后,很解恨,很痛快。”
高承勇描述了这样两个细节:
作案后,他感觉特别渴,于是在受害者家中,找到了水,还泡了茶,悠闲地喝完了茶。作案后,他骑自行车回家路过黄河,会把割下的器官,随意地扔进去。高承勇似乎把自己分裂成了两个人:
一个是老实人,平凡地照顾父亲,平凡地过日子,还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日常中,他跟周围的人没有任何不同。
而另一个是恶魔,他有欲望的时候,就去白银市作案,手段残、血腥,他甚至连受害者家中的钱财都纹丝不动,只享受作案过程的快感。
作案结束后,他又变回那个老实人。
欲罢不能,享受过程。连杀11人。
高承勇用了“欲罢不能”和“享受过程”这八个字,来描述自己连续作案的动机。
他跟妻子的感情一般,跟两个儿子的感情一般。他就像是一个封闭的人,从未对任何人敞开过心扉。
据律师描述,高承勇知道自己会被判死刑后,面部神色并未出现任何变化,“一如既往的平静”,如同是在预判别人的生死。
在审讯过程中,高承勇从未情绪失控过,他想告诉你的,你能知道,他不想告诉你的,你永远不会知道。
他的词汇是这样的:
“你为什么要想得那么复杂呢?
“不往下聊了”。
他在看守所,“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饭量大得很。”
就好像他根本不是那个杀人魔,那个杀人魔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哪怕在庭审中,受害者家属悲痛欲绝,高承勇依旧情绪稳定,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忏悔的表情。
他好像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冰冷残忍的机器,哪怕连续杀人后,哪怕被捕后,哪怕被庭审,被宣判,他都是按部就班该干什么干什么。
简而言之,他灵魂深处没有一丝人性。
写在最后的话。写白银案,我几乎无从下笔,因为高承勇是两个极端,不作案时,太正常;作案时,又太不正常。
这起案件,悬赏20万,比对23万指纹,耗费28年,毁了11个家庭,相关刑警追凶28年,从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子,到两鬓斑白的沧桑老人。
而罪魁祸首高承勇,面对残忍的作案手法,面对受害者家属28年的痛苦,毫无感受。
无忏悔,无惧怕,到死只有一个诉求,希望不影响家人。
而这一诉求,更显示出了高承勇的人性之恶:
到死都只想自己的利益,无视他人的苦痛,生死。
人自私到极致,作多少恶,都无动于衷。
看完《我是刑警》,对人性的恶,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有些人作恶图财,像张克寒,他作案的主要目的是抢钱,杀人不眨眼,是只能击毙,无法活捉的恶徒,因为这种人永远不会束手就擒。而有些人作恶,跟钱财没有多大关系,他人性里就是恶的,而犯案激发了他冰冷的本质。像高承勇,他享受地是过程,是内心全部恶的释放。我们以为所有的恶都是有原因的,可其实,很多数恶都没有因果,只是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