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排水排沙20年,三门峡水库成“沙库”,库区泥沙有何价值?

李依谈事 2024-08-01 14:48:46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多年后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直接成“沙库”,调水调沙已经带走了三门峡25亿吨的泥沙,如今库区泥沙竟实现“变废为宝”。

三门峡水库为何变“沙库”?被视为生态威胁的泥沙究竟怎样实现变废为宝?

调水调沙工程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的母亲河,黄河在过去的几十年过程当中经历了艰难的治理过程,直到如今才再次散发了生机与活力。

在众多的举措当中,“调水调沙”这一方案对黄河的治理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黄河是目前世界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水沙不平衡的现状造成了各地水患频发。为了尽可能地控制黄河的水沙关系,2002年以来,我国开展了持续的调水调沙工作。

所谓调水调沙便是采用人工力量对黄河主流和支流进行控制,尽最大可能将黄河内部的泥沙输送到海中,降低黄河水当中的泥沙含量。

一般来说,在汛期到来之前,三门峡、小浪底、万家寨三座水库会互相配合保证库容充足,以便于在汛期到来之前保留更多的河水。

等到正值汛期时,各个水库便会开闸放水用湍流的河水带走水中的泥沙并将其一路输送到海里。

根据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21年,小浪底水库累计出砂量达到了24亿吨,三门峡水库更是达到了25亿吨。

三门峡作为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关键地点,它配合其余的几个水库完美地实现了水库排沙减淤,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防汛抗旱的作用,可以说是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1年,水利枢纽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决策系统在三门峡成功建立。该系统搭建了目前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了数字模拟和推演,进一步提高了三门峡的管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水调沙之前,整个三门峡水利工程正处于巨大的泥沙危机之中。

三门峡水库泥沙问题

事实上,关于三门峡的泥沙问题,早在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之初便初现端倪。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工程正式投入建设。彼时,负责建设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主要设计师是苏联人,由于并不是本国专家,这些设计师并没能考虑到黄河上游水土的实际情况。

尽管在建设过程当中,有许多的国内设计师建议将建设过程当中的6个施工排水洞放开不堵,以此保证泥沙通过。

奈何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苏联专家的认同,最终施工排水洞直接被堵死。在三门峡刚刚投入使用后不久,库内泥沙淤积量达到了36亿吨。

由于过多泥沙淤积,三门峡附近的人民群众在汛期内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在1967年,三门峡附近8.8公里河口段甚至出现了全部淤塞的状况。

泥沙淤积严重的三门峡瞬间成为了全国人民所关注的焦点,各个专家也纷纷开始对三门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幸运的是,我国的水利专家们在深入研究了黄河流域的环境现状以后,针对性的提出了“调水调沙”这一模式。

这一方法实现了用最少的水冲走河中最多的沙。以小浪底水库为例,在调水调沙工作开展不久以后,小浪底下游河床当中的泥沙每年大约可以降低30~50厘米左右。

与之相同的是,三门峡工程也同样乘上了调水调沙的“东风”,实现了泥沙淤积危机的自救。

2022年7月4日,三门峡水利工程打开了阀门,下泄了水量大约7.2亿立方米,这一行动不仅冲走了三门峡当中部分的泥沙,也为小浪底调水调沙提供了助力。

2023年7月11日,为期20天的黄河汛前调水调沙工作彻底结束。在这一工作当中,三门峡水库的排沙量达到了0.4亿吨,小浪底水库更是达到了1.25亿吨。

最终,在2023年,整个黄河入海的泥沙量大约达到了4000万吨左右。

泥沙也有巨大用处

当然,拥有过人智慧的专家们并不会将泥沙作为生态发展的障碍,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泥沙早已成为了各个专家们争相研究的发展利用对象。

早在200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便提出了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想法,为了能够进一步的细化实施这一想法,专家们甚至还为此特意提出了“测取、输、用、评”的全链条技术。

整体来说,在进行黄河泥沙资源利用之前,研究团队往往会先测量当地究竟有多少泥沙可以取用,根据泥沙的数量来确定取用方法,最后再将泥沙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利用。

目前,直接利用泥沙大部分是利用泥沙特有的性质进行沟壑造、地固沙保肥。转型利用则是将泥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加工,使之变成型砂、微晶玻璃、建筑砖类等一系列的材料。

2022年9月,三门峡水利工程又开展了与当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在专家的努力下,黄河泥沙凝结剂被成功研发。

根据专家介绍,黄河泥沙凝结剂是一种早强高耐水土砂凝结固化的新型材料,在这种物质的帮助下,黄河当中的泥沙可以进行固化,甚至在后续可以被制作为防洪抛石,用于筑堤固堤等。

在产学结合的基础上,黄河的泥沙得到了进一步的利用,而当地的学生也在实践当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习工作,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目前,由于技术还在进一步研究当中,绝大多数的泥沙资源综合利用还停留在公益层面,相对来说还没有推广到全国更广范围。

但相信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泥沙“变废为宝”的途径将会越来越多,曾经困扰我国生态发展的问题将会成为社会产业发展的另一契机。

无论如何,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那些在背后为研究和技术工作殚精竭虑的工作人员们,他们的付出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数千万吨黄河泥沙如何东流入海——2023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见闻——光明网

黄河咏叹调:三门峡水库 泥沙不能承受之重——中国新闻网

三门峡水利枢纽接力调水调沙 预计下泄水量7.2亿立方米——人民资讯

让黄河泥沙资源化——河南日报

黄河泥沙也可“变废为宝”?——中国水事

0 阅读:6

李依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