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加剧,两极融化严重,科学家为什么不把两极重新冰冻?

工场大点兵 2022-09-21 09:49:14

全球变暖加快“间冰期”脚步,电影情节是否真会乱入。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物种濒危,于是科学家提出了冰冻两极以求将地球冷却下来的计划。但强行的逆转自然变化的结果就是整个地球彻底进入了冰冻期——以上是《雪国列车》的开篇情节。

然而,最近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环境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减慢两极冰川融化脚步的研究计划。

该计划是说,将微小的气溶胶颗粒,喷洒到南北纬60 度一万三千米的高空之中,当气溶胶颗粒抵达南北两极的时候,可以将直射下来的阳光散射,以此做到给南北两极降温,减缓冰川融化的速度。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气溶胶颗粒是什么。

根据百科上的定义: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气溶胶的种类有很多种,大到粉尘雾霾,小到肉眼难辨。那么这种微小颗粒又要如何遮挡阳光呢?气溶胶颗粒的物理特性是能够发生光的散射,也就是说该计划就是通过减少两极的直射光照,来降低该地区的温度。

难道科学家要给南北两极罩上一个巨大的遮阳伞?那么这样的计划到底是可实施的,还是异想天开呢?对此,各界专业人士也是各执己见众说纷纭。接下来菌菌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得出一个结论,网络上的说法虽然不一致,但观点却是大同小异。

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是否可取?

1.气溶胶颗粒的安全性

既然是投放到大气中的物质,那么就极有可能通过气流影响而伴随降雨落到地面,那么会不会引发肺病或者是其他的呼吸类疾病呢?由此,投放的气溶胶颗粒是否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还有待验证。

而一些对此赞同者就提出,即便是这些气溶胶对人体有危害,但在一万三千米的高空中,是不会对地面有太大的影响的。

面对这种未知的假设,菌菌一直都怀着敬畏的心去看待的。前面菌菌也说了,气溶胶颗粒是会形成雾霭尘霾的,那么就极有可能再次降落到地面,给人类带来危害。

2.遮阳伞的不可控性。

喷洒气溶胶颗粒的假设,等同于是想要给南北两极覆盖上一层可折射的穹顶,但在万米高空中的气溶胶,谁敢说自己能控制得了它发挥作用的位置呢?它可不是风筝,能随你心意的控制。

气溶胶是运动的,既然他们能从南北纬60度移动到南北两极,那么他们就能从南北两极再移动回去。一旦在运动的过程中抱团,吸收了更多的水汽,不断变重,随雨降落到地面,也就是是早晚的事儿。

3.骤然改变两极气温是否会引起更强的空气对流。

我们都知道,当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气流也会跟着改变方向,据悉,在当前针对大气的研究方向上,极地冰雪覆盖影响会季节性气候的机制并没有被完全研究透彻,也就是说,即便是将南北两极的温度强行降低,是否会引发其他的季节性气候,无人可知。

那么在目前全球变暖的前提条件下,强行将极低温度降下来,就会加大寒带与热带之间的温差,这样必然会影响其他纬度气候的稳定性。

4.目前地球的气候可不用多加干涉

这种观点的形成是源自地球气候的周期转换规律而得。目前的地球处于间冰期时代,间冰期的定义有很多,但总的来说间冰期就是处于两个冰期时代的温暖时期。这个时期事实上除了与地球的活动有关以外,还与太阳的活动周期息息相关,因此人类想要通过微薄的力量来改变地球的周期,这种想法本身就不太实际。

根据资料显示,近20 年,新疆甘肃等地植被覆盖率在不断增加,草原上的植被的高度也在逐渐增加,甚至是塔里木河流域的植被覆盖也有明显增加。而近几年北方多雨湿润,已经代表着湿暖时代的到来,甚至是山西等曾经降水较少的地区雨量也开始增加了,黑龙江地区也频繁的出现了原本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区域的植被。

出现了不同的植物,只能说明,这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变化,适合更多种类的植物去存活,又比方说2020年在秦岭出现的一种叫做巴山山兰的新品兰花,也充分的说明了秦岭的降水量明显增多,要知道兰花是喜水而且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的一种植物。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那么,难道人类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两极冰川融化的水,全部入侵向我们的家园吗?这不是在等死吗?

首先,就菌菌看来,大量融化的冰川水注入海洋之中,会不断地降低海洋的温度,也许海平面上升会入侵我们的家园,但你所不知道的是,事实上这也是地球自我调温的过程。

在地球上,人类是渺小的,想要以微薄之力,撼动自然规律,还是要谨慎为之。也许你会说,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并不会看到水漫家园,一片汪泽的惨像,那么我们的后代该怎么办?难道不应该为后代谋算吗?

但菌菌想说的是,为后代谋福,并不是必须要在南北两极甚至是地球活动周期上动脑筋,以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顺应环境,与自然同步才是最好的求生之路。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并不是因为我们能改变地球而是因为我们有勤劳的双手和充满智慧的大脑。

0 阅读:25

工场大点兵

简介:当初的海誓山盟,抵可是一句我对你没有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