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深度解读,名家细说历史精髓这次,我们邀请了多位历史名家,他们将为大家带来二十四史的深度解读。这些专家将细致剖析每一部史书,带你领略其中的历史风云和人物风采。不再只是泛泛而谈,而是深入挖掘史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名家们将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解读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通过这次精讲,你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二十四史所记载的历史脉络和人物命运。名家的讲解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充满智慧,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别再错过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跟随历史名家的脚步,一起走进二十四史的精彩世界吧!
南宋一共152年,要说哪位将领在朝廷里威望高,在老百姓心里口碑又好,那韩世忠绝对是头一个,无人能及。就连后来特别有名、被大家一直传颂的岳飞,可能都比不上他。
中兴时期的十三大战役里,大仪镇之战是他的得意之作,上了榜单。南宋的七位王爷里头,也有他的一席之地。活着的时候,他是南宋第一个同时统领三个镇子的节度使。等他去世以后,朝廷给了他武将里头最高的荣誉称号“忠武”,还让他在高宗的太庙里享受祭祀。这待遇,在宋朝的武将里头,可以说是顶尖的了。
韩世忠这位将军,故事多得数不清,也是南宋“中兴四将”里的大名人。要是论起辈分和资历,他确实比不上老大哥张俊。说到家庭背景,跟那个“官二代”刘光世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再讲讲战功和实力,在战神岳飞面前,他也得承认稍微差点火候。
但要是说起战场上运势的奇妙,还有机遇的难以捉摸,可能岳飞、张俊、刘光世这三位加一块儿,在韩世忠面前也得甘拜下风。
【泼皮无赖的年少时光】
说起南宋的将领,韩世忠在岳飞之后,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岳飞和韩世忠,俩人都是从穷苦家庭走出来的。岳飞大将军,从小就不爱多说话,性格沉稳,而且特别有志气,一看就不是池中之物,将来肯定能成大事。
说说韩世忠小时候吧,那时候的他,可一点都看不出以后能那么厉害,简直可以说是挺糟糕的,让人都不想多提。
1090年,韩世忠出生在延安府绥德军,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因为家里穷,他小时候在村里头没啥正事干,偶尔会小偷小摸。等他长大点后,仗着自己个子大,力气也大,就在乡里到处逞能,爱打架,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韩忠武后来名声大噪,史书上就给他那种做法找了个好听的说法,叫“豪迈仗义、不拘小节”。可实际上,对当地的老百姓来说,那就是横行霸道、欺压乡邻。
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五,乡亲们私下里就给这个调皮捣蛋、不讲道理的家伙起了个绰号,叫他“捣蛋韩五”或者“韩捣蛋”。
但这个捣蛋小子在陕北的村子里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地长大,与此同时,一连串神奇的故事也跟着发生了。
他因为爱喝酒和赌博,加上性格大大咧咧,不太在意小节。每次喝醉后,他都是随便找个地儿就睡,不管是天上地下,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睡。时间一长,他身上就长了一堆恶疮,味道特别难闻,臭得让人都得躲得远远的。
有一天,韩世忠身上痒得实在受不了,就跑到野外的一个湖里洗澡。没想到,他碰到了一条大蛇。两人打了老半天,岸上一个帮忙的人都没有。韩世忠急中生智,硬是把大蛇拖回了家里厨房。到了厨房,他拿起刀,一刀就把大蛇给杀了。更没想到的是,他吃了蛇肉后,身上的烂疮全好了,皮肤也变得跟新的一样光滑。
有一天,韩世忠喝酒后走在路上,突然被一个算命的老头给拦住了。那老头瞅着韩世忠,说他长得一副大富大贵的模样,以后肯定能当上“三公”这样的大官。
根据《宋史》的记录,韩世忠天生身材魁梧,眼神犀利得像闪电一样,确实有点像个大将军或者宰相的样子。但现在,他穿得破破烂烂,头发乱糟糟的,钱包也瘪得叮当响,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心思去听别人的奉承话,他只觉得那个算命的是在故意调侃他,让他难堪。
韩世忠喝得酩酊大醉,气呼呼地给了算命先生一顿暴打。可谁能想到,多年后,他靠着打仗的功劳,一路升官发财,最后还坐到了“三公”的高位上。
肯定地说,像韩世忠这种既没显赫家世,又没多少文化的乡下小伙子,要是活在太平盛世,很可能就默默无闻了。但历史总是让英雄应运而生。到了1105年,宋朝为了对抗西夏,在绥德当地招兵买马,韩世忠那时还没到二十岁,就跑去参军了。
到现在,韩泼五在老家已经成了众人嫌弃的对象,在乡亲们敲锣打鼓的欢送下,他踏上了征程,迈出了向岳飞看齐,立志成为一代名将的第一步。
【充满传奇色彩的“开局”】
参军以后,韩世忠因为“力大能拉强弓,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勇猛无比”,很快就在众多士兵里头显露头角。
《三朝北盟会编》里头讲了,那会儿南宋派兵去打银州,就是现在的榆林。西夏人仗着城墙结实,把宋军给难住了,一点办法都没有。可韩世忠这家伙,愣是使劲儿把城给攻破了,还一刀宰了西夏的主将,把他的脑袋从城墙上扔了下来。他这么勇猛,把自家的士兵也都给带得热血沸腾了,大家伙儿一块儿使劲儿,最后把银州城给拿下来了。
没过多久,西夏的军队又一次打了过来,看他们那凶猛的架势,宋军心里都挺害怕的。只有韩世忠,他带着一群不怕死的勇士,玩命地跟西夏军打。更厉害的是,他直接在战场上,把西夏带头的驸马给砍死了。这一来,西夏的士兵吓得不行,全都乱了套,四处逃跑。
刚进军营那会儿,韩世忠只是个小兵,但在银州那场大战里,他可真是出尽了风头。他表现得那么出色,连主帅童贯都惊讶得不敢相信,结果,童贯也没给他啥大奖赏,就只是给他升了一级官职,算是认可了他的表现。
后来,韩世忠继续跟着其他将军去打西夏。他打仗特别勇猛,所以慢慢被看重,官职一级一级往上升,最后当上了个小头目。
1120年快结束时,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突然闹了起来。韩世忠跟着军队被派到东南那边去平定叛乱,从这以后他就一直在战场上打仗,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在平定方腊农民起义那会儿,韩世忠又干了一件让人惊叹的大事。1121年,攻打青溪帮源洞到了最关键的一仗,他胆子真大,一个人就闯进了方腊躲藏的地方。一番恶战后,他亲手干掉了好几十个人,最终把方腊给抓住了。
不过,刚从帮源洞出来,大将辛兴宗就直接抢走了“方腊”这个战利品。之后,他还把韩世忠的战功也给抢了。幸好,还有个叫杨淮忠的将领站了出来,向朝廷说明了情况,韩世忠这才得到了应有的奖赏,被封为了承节郎。
韩世忠参军后表现得特别勇猛,战场上经历也相当离奇。不过,因为他不是出生在军人家庭或者将门之后,所以他在官场上升职的过程特别不容易。
银州那一仗,韩世忠拼死拼活立了大功,结果却没捞到啥好处。抓方腊那会儿,他明明出了大力,结果功劳先是被别人给抢了,后来虽说给了个承节郎的位子,但跟出征前朝廷那会儿说的可不一样。当时说的是,谁能拿到方腊的人头,就能当上两镇的大官,手握大权。韩世忠,最后就混了个从九品的小角色,这赏赐,也就勉强算是有个安慰吧。
【从龙救主之奇功】
1127年,金兵往南打,发生了靖康之乱,汴梁城被攻陷,北宋就没了。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被抓去了北方。好在徽宗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逃了出去,后来他在应天府,就是商丘,当上了皇帝。
赵构这家伙,好歹是躲过了一劫,当上了南宋的头一任皇帝。可话说回来,他这条“侥幸逃脱的鱼”当时的处境,那可是险得要命。
金兵灭了北宋后,赵构这赵宋皇族的独苗就成了他们的头号追捕目标。逃出汴京后,赵构就没消停过,一会儿跑到河北,一会儿又窜到山东,接着再往两淮躲,整天东躲西藏的。
重点在于新登基的皇上身旁兵马稀少,这让大宋皇帝的逃跑之路变得格外凶险重重。
赵构那时候心里头最没底,特别想要有军队保护。就在这时,张俊带着三千精兵,一马当先,在大名府,也就是现在的河北邯郸大名县,赶上了皇帝的车队。刘光世,他从西北一路狂奔,追到山东济州府,成了第二个来保护皇上的大功臣。
因此,不管张俊和刘光世以后在战场上战绩咋样,就凭他们在那个紧急关头立下的辅佐大功,也足够保证他们在南宋的官场里混得风生水起,还能和岳飞、韩世忠这些人一起被称为“中兴四将”。
韩世忠,他是山东那边头一批站出来支持赵构的将军。后来,金军一直追着他们不放,但韩世忠愣是一路保护着赵构,安全抵达杭州,让赵构在那儿当上了皇帝。
要是光按时间先后来说,韩世忠跟着皇帝打天下的功劳,确实没张俊、刘光世那么突出。所以过了很多年,韩世忠差点被宋高宗给“收拾”了。这事儿,也是后来才发生的。
1129年二月那会儿,金兵大举进攻,一心要抓到赵构。赵构吓得从应天府一路狂奔到扬州,接着又从镇江溜达到了杭州。
逃跑路上,禁军里的头头苗傅和刘正彦,看不惯大权在握的王渊和那些太监康履,他们老百姓身上刮油水,还耀武扬威的。于是,他俩就找了个“给皇上清理身边坏人”的借口,带着兵马闹了起来。
苗、刘这两个人,在杀了王渊和康履后,居然糊涂到想挟持皇帝来控制整个国家。他们找了个借口,说赵构的皇位来得不正当,硬逼着他退位,要把皇位传给才三岁的小皇子赵旉。
“苗刘之变”发生后,赵构没办法,只好从杭州皇宫搬出来,躲到了显忠寺。那时候,禁军都被苗刘两人拿捏在手里,带兵的将领也都不在赵构身旁。对赵构这位“太上皇”来说,情况可真是糟糕透顶,危险得很。
紧要关头,张浚、刘光世、张俊还有韩世忠这些大将,纷纷带兵来救皇上。特别是韩世忠,他平定叛乱后,直接骑马冲进了皇宫。赵构那时候真是命悬一线,看到韩世忠来救,感动得眼泪直流。他们俩手拉着手,眼里都含着泪,韩世忠的忠心勇敢,深深地印在了高宗的心里。这次救驾,让韩世忠在政治上迅速崭露头角,也成了他以后保命的关键。
打败苗刘叛军后,高宗亲自写了“忠勇”两个字,赏给了韩世忠。并且,他还让韩世忠当上了检校少保和武胜昭庆军的节度使。
【一战成名黄天荡】
内乱刚被摆平没多久,到了1129年七月,金兵又卷土重来,分成三路往南边打宋朝。他们这回的目标,还是想要赵构的命。
赵构被金兵追得紧,撒腿就跑,从应天一口气跑到建康,也就是南京。接着,他又从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马不停蹄地赶到明州,也就是宁波。最后,他没办法,只能跑到海上躲起来,这才算捡回一条命。
完颜宗弼带着金兵在明州呆了十七天,因为他们水上打仗不行,所以没法追上赵构。再加上天气慢慢变热,他们又是孤军深入到这里,没办法只能宣布说“搜山查海的任务完成了”,然后就开始撤退。
回家的路上,完颜宗弼一路抢掠各州县,得到的东西多得吓人。可当他打算从镇江进长江,再通过运河返回时,没想到半路上被韩世忠给拦截了。
韩世忠一开始在镇江的金山上悄悄埋伏好,打算等完颜宗弼爬上山头查看情况时,突然出击,一下子干掉金军的大头头。但遗憾的是,刺杀那会儿出了点小意外,让完颜宗弼这家伙给溜掉了。
完颜宗弼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到金营立马火冒三丈,直接朝韩世忠下了挑战书,说要在明天的长江上跟他拼个你死我活。
金兵虽然人数多达十万,但大多数人都没打过水仗,他们的船也都是一路上抢来的老百姓的小船。反观韩世忠那边,他不仅有一支勇猛的水军,而且上战场的全都是正经八百的大战舰。
第二天,宋军的大战舰和金人的好多小船,在长江上打了起来。韩世忠带的水军大船,单个儿比起来,比金军的船厉害多了。但金军的小船实在太多,所以战斗打得特别胶着,一时半会儿分不出胜负。
到了紧要关头,韩世忠的老婆梁红玉站在船的最前面,擂起战鼓给士兵们打气。金兵一听到那鼓声,吓得腿都软了,而宋军,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斗志昂扬。就这样,宋军的士气越来越旺,金兵的气势越来越弱。最后,韩世忠在水上大战中,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赢得了大胜。
完颜宗弼没法渡过长江,只好掉头逆流逃跑去建康。可没想到,韩世忠在北岸紧追不舍,一直压制着他们。金军吓得乱跑,结果一头闯进了长江边一个叫黄天荡的死胡同里。
在那之后的四十八天里,韩世忠就带着他手下那八千多号人,愣是把金国那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给困在了黄天荡里,让他们寸步难行。
往南走的时候,那个原本凶狠霸道的完颜宗弼,一点威风都没了。他好几次都低声求和韩世忠,说愿意把抢来的东西都放下,就想换条活路。
本来,黄天荡都快成了完颜宗弼和他手下那十万大军的坟墓,但就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候,有个当地的汉人背叛了,给完颜宗弼指了条活路。他还帮着出主意,让金兵在逃跑时打败了追上来的韩世忠水军。
黄天荡那一仗,虽说最后没能一举成功,但韩世忠带着八千人马,把十万金兵给围得团团转,这事儿可真够震撼的。对南宋的军民来说,这简直就是一股巨大的打气筒,让他们抗金的决心噌噌往上涨,力量大得没法估量。
自打南边搬家以后,宋军一碰到金兵的铁马金戈,基本都是掉头就跑。不过,完颜宗弼吃了败仗后,金兵也开始认真对待南宋的战斗力,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了。从这事儿能看出,韩世忠在黄天荡打的那一仗,对南宋站稳脚跟,那可是帮了大忙了。
韩世忠打了那场仗以后,名气大得不得了,连写《宋史》的脱脱都夸他:像韩世忠这样勇猛、有谋略还忠心耿耿的将领,简直就是老天派来帮宋朝振兴的。
【尽在不言中】
从那以后,宋金两国一直打打闹闹,没完没了。在这个过程中,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这些人,慢慢在战场上崭露头角,成了南宋军队里功劳最大、皇帝最信任的几位大将。
1139年那会儿,宋和金达成了头一回的绍兴和议。可没多久,完颜宗弼就搞了个政变,把金国的军权和政权都攥到了自己手里。接着,他也不管啥盟约了,直接又挑起了对宋的全面战争。
现在的情况是,刘光世因为1137年跟伪齐打仗打输了,兵权被拿走了。而“中兴四将”里面的其他三位,张俊、韩世忠、岳飞,他们三个是打金军的主力,全都穿上了战甲上了战场。并且,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上都打了胜仗,虽然胜利的程度不太一样。
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急着靠岳飞、韩世忠这些忠心耿耿的猛将在前线挡住金兵。可仗一打完了,手里握着大堆兵马、名声响当当的这三位大将,就成了皇帝眼里的一块心病。
1141年,高宗和秦桧把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个人从外地叫回了临安。他们不再担任军区头头——宣抚使了,高宗他们就让张俊和韩世忠做了枢密使,这是个从一品的官。岳飞,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是从二品的官。
这种表面上给他们升官加爵,实际上却悄悄拿掉他们军权的手法,说明赵构打算对帝国里那三个最重要的武将出手了。
在这三个人里头,张俊那家伙最会看眼色行事,也最没骨头,兵权一被拿走,他立马就跑到秦桧那边去了。至于韩世忠和岳飞,韩世忠资历老,威望也高,他一直都不同意跟金国人讲和,还偷偷派人去埋伏金国的使者。就因为这些,他成了赵构和秦桧眼里头第一个要解决的人。
为了确保计划能偷偷进行,秦桧在背后偷偷尝试说服岳飞,想让岳飞冤枉韩世忠想造反。但岳飞是什么人,他怎么可能跟那些心术不正的小人混在一起?岳飞直接拒绝了秦桧,而且当晚就给韩世忠写了封信,告诉他朝廷里有人正计划对他不利,要他早点做好防备。
韩世忠一听消息,立马火急火燎地进宫去见皇上。这位战场上勇猛无比的将军,这时也不得不在高宗面前跪下,眼泪哗哗地流。可能是韩世忠以前救过皇上的事儿让赵构想起了过往,也可能是看到他满身的伤疤,赵构心里头有点不是滋味。
韩世忠最终把攒下的军饷,包括百万贯钱、九十万石米和十五个酒库,全都上交给了国家,这样才换来了隐退保命的机会。
韩世忠之后,岳飞站出来继续跟金兵干仗,手里还握着大军,这就成了秦桧非要整倒的对象。最后,秦桧找了个根本不存在的罪名,把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都给抓起来,扔进了大牢。
岳飞摊上那事儿,满朝的大臣们,没一个敢站出来说句话。就只有那个被炒了鱿鱼,在家闲着的韩世忠,他挺身而出,直接找上秦桧,当面就问:“你就拿‘莫须有’这三个字,咋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1142年一开始,岳飞这位无敌将领就冤枉地丢了命。韩世忠看到秦桧自己毁掉抗金的防线,原本的大好机会就这么没了,他心里头明白,自己也帮不上啥忙。于是,他一咬牙,辞掉了枢密使的高位,整天就靠喝酒来忘掉这些烦心事,大门一关,谁也不见,也不再提打仗那些事儿了。
绍兴二十一年秋天,也就是1151年那会儿,韩世忠身体情况很糟糕,病得很重。到了那年的八月,韩世忠在临安去世了,终年六十三岁。朝廷后来给了他很高的荣誉,追封他为太师,还封他为通义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