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山东高校排行榜在朋友圈刷屏了!山大稳坐头把交椅,青岛大学冲进前十,青岛理工杀入前二十,但更让人关注的是——济南和青岛的高校几乎包揽了所有优质资源。这事儿在学生家长圈里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教育资源的正常聚集,也有人为其他地市高校打抱不平。要我说啊,教育公平这事就像分蛋糕,有人拿大块就总有人啃边角料。
作为省内扛把子,山大这次又秀了把肌肉。济南校区搞了个AI研究院,青岛校区直接玩起海洋黑科技。这操作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左右互搏术,文能提笔搞基础研究,武能下海弄应用开发。不过最让其他高校眼红的,是人家每年能拿到全省30%的科研经费,这钱袋子鼓了,想不进步都难啊!
青岛大学这次可算扬眉吐气了,医学部每天门诊量破万,纺织学院跟海尔搞起了智能家居面料研发。但真正让青大坐上火箭的,是卡住了上合示范区的天时地利。俄语专业今年扩招三倍,物流管理直接对接青岛港,这波操作看得隔壁山师直拍大腿——早知今日,当年也该多开几个小语种专业啊!
【理工新贵】基建狂魔的春天来了青岛理工这次排名飙升的秘密,全写在青岛新机场的钢架结构里。人家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中车四方预定,实习直接进地铁施工现场。现在搞的智能建造专业更狠,无人机测绘+BIM建模,传统土木工程秒变高科技工种。不过听说他们校长最近愁得很:工地去的多了,找对象难度直线上升啊!
曲阜师大和临沂大学这对难兄难弟,一个在孔子故里搞题海战术,一个在革命老区玩直播带货。山农大更绝,直接把试验田开到盐碱地里。这些高校就像班级里的中等生,拼不过学霸的先天优势,又放不下身段当学渣。听说有地方高校老师自嘲:我们搞科研就像在旱地里划船——使多大劲都扑腾不出水花。
青岛理工比山东理工高100分这事,捅了马蜂窝。有家长在论坛开喷:都是搞机械的,凭啥青岛的就金贵?要我说这就是城市溢价,就像同样一碗拉面,在济南卖15,到了青岛码头就得25。但这事也不能全怪高校,企业招人时那句"优先考虑本地毕业生",才是真正的隐形推手。
省里规划的"强省会+海洋强省"战略,看着是要把济南青岛变成教育双子星。听说要搞高校联盟,让山大带着小弟们组队打怪。但地方高校也别灰心,菏泽学院最近联合曹县搞了汉服电商学院,这路子就野得很。教育这事啊,有时候就得学学山东煎饼——能卷起来才是王道。
,高校排名就像冬天的温度计,数字再好看也暖不了人心。真正的好大学,应该是那个能让每个学子找到发光机会的地方。
齐工山一医资源和经费远超其它,不客气说上限都是前五的存在
青岛理工,我当年录取的时候,分数线全省第六,前五为山东 海大 石油大,青大,山科
山东算教育弱省了,2所985,1所211
有的学校录取分数线那么低,排名却靠前,让好学校怎么接受这个排名
山科应该在济南,青岛已经有青科了,两个省属的同类型学校在一个城市不利于发展,而且济南省会平台高于青岛,山科在济南上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