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武统开始,台军45个营需优先处理?密度世界第一,强度超越美军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4-23 04:17:31

随着两岸军事实力对比的严重失衡,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陆方面军事实力开始飞速提升之后,台军内部已经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台军对大陆已经是陆海空天电网的全域失守,这一点是客观情况,台军必须接受。

所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台军只能将非对称作战理念提高到战略层面,如今台军在这个领域的准备已经有数年之久。

台湾的空军机场,总共就二十多个,一旦武统开始,那么这些机场瞬间就会瘫痪,台军几乎没有战机能够升空。

台军的机队规模不算小,但是比起大陆也根本不够看,大多数战机还都是三代机,其最先进的F-16也就勉强和我国的歼-10C战斗力相当,面对歼-20也只能被碾压。空军靠不住,台军就只能依靠地面部队和海军,但是台湾海军的情况还要更加糟糕。

仅有的几艘导弹驱逐舰,都能当台湾海军的主力舰,综合作战能力甚至还不如我军的护卫舰。所以台湾方面很清楚,海面和天空,都不是他们的主战场,他们只能着力于地面,尝试扳回一局,也就是所谓的“刺猬”防空战略。

目前台军主力的中高空,中远程防御导弹系统是从美国采购的“爱国者”以及自制的“天弓”,爱国者其实已经是美军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产品了,1991年海湾战争中,因为“爱国者”2对伊拉克军队“飞毛腿”导弹的拦截,而一战成名。

“爱国者”2有效射程160千米,有效射高24千米,采用地面指挥引导于半主动雷达制导,“爱国者”3有效射程160千米,有效射高15千米,但是采用惯性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3型的体积比2型更小,主要以动能撞击的方式引爆导弹,所以没有装填弹药,速度比2型更快,更加精准。

台军从1993年就开始采购“爱国者”,如今已经用了非常久了,按照台军的规划,2型主要用于拦截战机,3型则主要用于拦截导弹。“天弓”则是由台湾“中科院”研发的作品,其实就是“爱国者”的台湾版本。

主要是为了取代当时已经明显落后的“霍克”防空导弹,“天弓”的水平如今已经被台媒吹上了天,但是实际上恐怕比起美国的“爱国者”2,其实甚至还略有不足。目前,台湾的中远程地空连规模已经达到了5个旅,45个连,人数共计11000人以上,非常的可观。

虽然说是连,但是台军的编制模仿的是美军,实际上和我军的地空导弹营的规模相差不大。45个营级单位,其中15个是后勤单位,剩余30个则是作战单位。台湾仅有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这样一个规模的土地上,活动着至少30个随时能够投入战斗的营级防空单位,密度堪称全球第一,就连俄乌战场上,双方的防空单位密度都不如台军。

当然,这也是台军攒了几十年的家底了,可以理解。台军的防空导弹数量,恐怕已经达到了上万枚,当然绝大多数都是比较老式的型号,“爱国者”3仅仅只有350枚,不过目前台湾当局正在向美国采购,预计2027年这个数字能够达到650枚。

客观来说,在我方发起武统之后,台湾的这些中远程地空连,很有可能就是我军收复台湾最大的威胁。我们的战机如果贸然进入台湾上空,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被对方击落。但是当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办法对付台军的中远程地空连,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大规模的火力覆盖。

台军的装备体系现在还相对落后,发射车依赖牵引式底盘,雷达系统需要假设电缆才能连接柴油发电机,也就是说从接到预警到完成撤离,还是需要15-30分钟的反应时间。在现代战争中,15分钟实在是太长了,足够解放军打掉台军的发射车。

只要我军将台军发射车所在的这个区域,直接全部覆盖,那么他们肯定是跑不掉的。但是台军的中远程地空连,很多都被部署在了城市之中,台军其实就是在赌,赌我们为了日后经营台湾,不希望过度的破坏台湾,以至于让他们可以拖下去。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可以说是非常的险恶,但是相信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都和我们一样,那就是只要能够收复台湾,付出些许的代价,并非无法接受...

参考资料:

《台军防空导弹部队有多大实力?》 中评网

《浅析台军的非对称战法》 马立华

《台军买美防空导弹,何时到货没谱》 环球网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5-04-25 16:32

    一个小小的台湾岛,如果武统时我来当总指挥,第一波首先用远程火箭弹、导弹对台湾岛的台军45个营地进行洗地,并对台湾各“台独”顽固分子进行定点清除,炸掉导弹阵地、通信设施和电厂,然后第一天的晚上大部队強行登上台湾岛,第二天的早上就可以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台岛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