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说过一句话:"我不在乎被认可,我只在乎台下的观众笑了没有。"
这话道出了他的心路历程,更道出了德云社的生存之道。
追溯到1996年,郭德纲还在北京的小茶馆里说相声。那时的他,兜里只有几个钱,连个正经的演出场地都租不起。有个细节鲜为人知:他曾经为了省钱,晚上就睡在茶馆的桌子底下。早上醒来,擦擦脸就开始准备营业。
2005年之前,德云社还只是个小剧场。每场演出能有二三十个观众就算不错了。台上说相声的演员,工资都发不齐。转机来自一个偶然机会。
2006年春节,郭德纲登上春晚舞台。这一年,他说了个《大话刀客》,一炮而红。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作品其实是他在生活最艰难时创作的。当时他蹲在出租屋里,饿着肚子,硬是憋出了这个段子。
2008年,德云社第一次承办北京奥运会的相声专场演出。这是他们第一次被官方认可。记得现场有个小插曲:一位外国记者问郭德纲,为什么中国相声能让观众笑得这么开心?
郭德纲回答:"相声不分国界,笑声是世界通用的语言。"2015年,德云社开始全国巡演。那时候已经有人说他们"跑江湖"。郭德纲不以为意,继续带着团队到处演出。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德云社演出的票,经常被黄牛炒到天价。有人说这是营销,实际上是真的一票难求。德云社为什么能火?
首先是坚持传统。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德云社的演员必须从最基础的功夫练起。新晋演员要背一百多段传统相声,每天早上六点就要开始练功。其次是善于创新。比如岳云鹏的《我是歌手》模式,张云雷的评书体系,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突破。
第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德云社有自己的艺校,学员从十几岁就开始培养。郭德纲常说:"相声不能断层,必须有新人顶上来。"2023年,德云社的票房收入突破20亿。这个数字放在文化产业里,已经相当惊人。
有个小故事:有次郭德纲到一个城市演出,散场后发现门口站着个老爷子。老爷子说:"我就想告诉你,你们说的相声,比我年轻时听的还地道。"这句话让郭德纲特别感动。德云社确实走出了另一条路。他们不靠讨好曲协,不靠迎合主流,单纯依靠观众的口碑活下来,还活得很好。现在德云社已经成了一个文化品牌。他们有自己的剧场、自己的培训体系、自己的商业模式。前段时间有个统计: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80%都有德云社的分社。这让我想起郭德纲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不是最好的,我们只是坚持得最久的。"这句话,道出了德云社的成功秘诀。他们用20多年时间,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坚持自己的路,终会走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