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廊坊市联合调查组通报三河市“招牌换色风波”处理结果,三名公职人员被处理,包括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市城管局局长被政务撤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被诫勉谈话。这一处理结果标志着事件的初步问责,但公众对事件背后深层次问题的追问仍在继续。
2025年3月,河北三河市城管部门以“城市规划要求”为由,口头通知商户将招牌底色禁用红、蓝、黑三色,并要求商户自行承担改色费用。蜜雪冰城等品牌被迫将红色招牌改为绿色或灰色,单店改色费用约500-2000元。4月7日,三河市城管局回应称,该要求依据《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但文件仅规定“除国际连锁品牌外,不建议使用红蓝底色”,并未明确禁止。
然而,政策执行过程中问题频出。商户发现国际品牌可保留原色,而本土商家却被强制整改,这种双重标准引发了广泛质疑。此外,政策文件尚未正式发布,仅以“先行一步”搪塞公众质疑,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公众对三河市城管部门的荒唐政策展开集体嘲讽。微博话题#三河绿招牌#阅读量超5亿,网友戏称“建议消防车也喷绿漆”,并PS绿色救护车图片讽刺政策荒谬。央媒也纷纷介入,批评三河市的行为是“权力任性”的典型表现,认为政策执行简单粗暴,缺乏科学依据和人性化考量。
公众影响公众的不满不仅针对政策本身,更在于其背后的行政傲慢和对市场经济的野蛮干预。南方周末评论指出,类似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反映出城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审美霸权”和“程序失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