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只要大家是在城市小区居住的,都会有交物业费的经历,然而就在最近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开始出现了物业费大降价的情况,面对着物业费的变化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一、物业费大降价成潮流?
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全国近百个住宅小区正在同步上演相似剧情:一些城市的物业费正在经历少则10%,多至50%的下降,这被视为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压力传导到物业服务市场。
自去年年中以来,以城市为单位的物业费“降费”先后席卷重庆、武汉等城市。再加上兰州、长沙等城市进一步明确空置房屋物业费减免政策,物业费下调似乎已经形成趋势。
高企的物业费可以被视为房地产市场快速上涨时代的后遗症之一,而“降费”只是纠偏的开始。这场涉及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调整,正在重塑物业管理行业的底层逻辑。
去年6月开始,众多重庆小区业主向物业公司提出降费诉求,起因是重庆明确住宅前期物业收费统一实行政府指导价,并将物业服务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等级的四级服务物业费不超过1.9元/平方米·月,如确需超四级服务标准收费,物业公司可以向住建部门和发改部门申请、核价。新规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从去年年底以来,类似的故事也在武汉上演。目前,武汉主城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均已发布物业费指导价,经开区、蔡甸区、东西湖区正在研究制定物业费指导价,这些指导价均指向前期物业费。
在上海、浙江等业委会成立比例较高的地区,物业费更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从去年开始延续至今的“降费”,更多发生在此前并未成立业委会,并且前期物业费较高的小区。
二、物业费的变化我们该怎么看?
近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悄然出现 —— 物业费降价逐渐在各地呈现出一种趋势,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个趋势?
首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物业费似乎成了一个“只进不出”的存在,即费用只增不减。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进步,业主们对物业服务的认知更加深入,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当发现所支付的物业费与实际享受到的服务水平不匹配时,要求调整价格的声音便逐渐增多。物业费降价的现象开始出现,这标志着长期存在的物业费只涨不降的规则正在被重新审视并逐步打破。
其次,目前,各地业主开始逐渐有了自主管理意识,各地的业委会持续成立,这一变化对物业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业委会作为业主的自治组织,代表业主与物业公司进行沟通和协商,打破了原先物业公司对物业费定价的垄断局面。在过去,物业公司单方面制定物业费标准,业主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业委会的成立,使得业主有了与物业公司平等对话的平台。业委会可以通过组织业主大会等方式,对物业费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议,要求物业公司公开财务信息,确保物业费的合理使用。同时,业委会还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小区实际情况,与物业公司协商调整物业费标准。
第三,前期物业费定价虚高也是导致现在降价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房地产开发初期,为了吸引购房者,一些开发商往往会承诺提供高品质的物业服务,并相应制定较高的物业费标准。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部分物业公司并未能提供与物业费相匹配的服务。一些物业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人员配备、降低服务标准,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差、设施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问题频发。此外,一些物业公司还存在乱收费、财务不透明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现在物业费降价,实际上是价格回归的过程,使物业费更加符合市场实际价值和业主的承受能力。
第四,尽管物业费降价成为了一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情况下都应该一味追求低价。毕竟,优质的物业服务是保障社区稳定的基础。对于物业公司而言,面对业主对性价比更高的服务需求,同时,也要注重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做出相应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业主的信任和支持,从而确保在合理范围内收取相应的物业费用。从长远来看,构建起一个良性互动、互信互利的物业服务模式才是解决物业费争议的根本之道。
可是我们小区一点也没有降啊
坚决取消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