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之后,要收起对子女的大方,否则晚年凄凉

唯晨谈 2024-10-04 13:49:02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向好,但并非人人都能好,并不是没有努力,更多的是认知不曾达到。

如果你爱读历史,就会发现很多人的失败不是败给了自己的智慧,更不是输给了他人的才能,而是被固有认知绊倒。

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无论是什么关系都应当保持距离,靠得太近,注定是一场灾难。

有句话这么说:能改变自己是神,想要改变别人就是神经病。

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尚且不能一定完成,更何况寄托在别人身上,根本就是白日做梦。

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都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哪怕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要保持应有的尊重,留足喘息的空间。

陈道明曾说:“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们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也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会爬上来,所以,一定要做好自己。”

人生在世,做自己实在很重要。无论你与对方是何种关系,都不要试图掌控别人的命运。

自我牺牲常常感动的只有自己,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些牺牲对他人而言毫无意义。

年过半百就要明白,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别太委屈自己,也别去为难他人。

让人窒息的从来都不是生活,而是强人所难的心愿。

五十岁之后要收起对子女的大方,否则难免会晚年凄凉。

对子女太大方,孩子不上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付出是一种深沉且无私的情感。然而当这种关怀过度之后,就会导致子女产生依赖心理,从而不愿上进。

懒惰是人性当中与生俱来的弱点,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太容易得来的东西没那么珍惜。

若父母过于慷慨大方,满足已成年子女的任何需求,久而久之就会让其形成懒做的坏毛病,他们认为拥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根本不愿意努力更不可能有所发展。

父母对子女的大方最好在未成年时期。可偏偏许多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时候让其受尽经济上的苦难,等到他们成年之后,才开始进行经济上的帮扶和支持,这种教育模式只会教出内心匮乏,颓废懒惰的子女。

五十岁之后要收起对子女的大方,有些情感在不合适的时机弥补,不仅抹不平遗憾还会带来新的灾难。

适度支持养恩,帮太多结仇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于子女而言,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而过多的援助可能会剥削他们实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有许多叛逆的子女,明明可以回家继承家业,却偏偏要到社会上闯荡一番。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需要培养,需要沟通。父母对子女的支持可以有,但不能太多,尤其在子女成年之后,最好的帮扶是帮他们建立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而不是大包大揽只手遮天。

希望被尊重和接纳是所有人都存在的心理,父母过度帮助成年子女,会让其感到被贬低和被控制。这种感觉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某一瞬间对父母产生敌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家庭冲突。

当然,子女成年之后,并不意味着父母应该完全袖手旁观,而是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适当地帮扶要比完全包揽更容易被感恩,这就是人性的特点。

拒绝子女啃老,避开无底洞

在人生的旅途当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那些年过半百的父母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旅程。虽然已经有资本享受生活,但依旧放不下人生刚起步的子女。这就导致许多父母在年过半百之后依旧养着子女。

父母和子女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关系,如果父母被子女啃老,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变得逐渐不平等。甚至在一些不懂把控的家庭当中,还会因啃老导致两代人的人生都出现无法避开的无底洞。

人性是贪婪且懒惰的,父母过度的付出会让子女认为,只要他们有困难,父母就应该替他们解决。这种依赖的心理,不仅会让子女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导致双方在经济和精神上都不得不承担巨大的压力。

五十岁之后若真爱子女,就得从一开始打消其想要啃老的想法。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