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财经社 乌海
截至3月31日,A股上市银行已经有一半公布了2024年成绩单,尽管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等因素影响,但多数银行仍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
今天我们特别要分析一下江阴银行(002807),之所以要分析他们,是因为2024年江阴市实现生产总值5126.13亿元,成为江苏第二座5000亿县级市,也是全国第二个GDP破5000亿元县级市。
要知道,根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江阴银行无论是存款和贷款在当地市场份额都是第一位,所以这家银行的发展实际上已经与当地发达的民营经济绑定在一起。
从去年年报看,江阴银行虽然相比之下规模较小,但其在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方面并不逊色于大型银行,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和成长潜力。


从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来看,
2024年江阴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9.62亿元,同比增长2.51%;
实现归母净利润20.37亿元,同比增长7.88%。

这一成绩在上市银行中表现不俗。尤其是在净利润方面,江阴银行实现了较高的增速,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从收入构成来看,江阴银行的利息净收入虽然呈现下行态势,但非息收入增长较为明显,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9667.4万元,同比增长20.74%;投资收益为8.78亿元,增长10.23%。
这一变化反映出江阴银行在收入结构上的持续优化,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升有助于增强银行的盈利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存贷款是银行的基础业务,2024年江阴银行存贷款规模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贷款余额1241.3亿元,同比增长7.61%;存款余额1518.26亿元,同比增长9.06%。

为了对冲息差下滑影响,江阴银行去年继续降低高付息成本存款占比,存贷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末存款付息率为1.85%,较上年末下降17个BP。通过区域利率调研,全年调整存款利率10次,提升资金配置效率。
而在江阴市去年GDP首破5000亿的同时,通过积极的信贷投放和吸储能力,江阴银行去年末的总资产规模也首次突破2000亿,达到2002.32亿,其中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也创纪录地达到1848.71亿,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达到64.74%。

资产质量是银行经营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稳健性。
江阴银行在2024年实现了不良“双降”,即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均有所下降,显示出江阴银行在资产质量管控方面的能力。

截至2024年末,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达0.86%,较上期环比减少0.0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5.18个百分点。
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虽然环比减少82.84个百分点,至369.32%,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为风险抵御提供了充足的缓冲。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资本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江阴银行在资本充足水平方面一直较高。
2024年1月26日,江阴银行发行的可转债到期,累计共有13.88亿元江银转债转为该行A股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为3.32亿股,增加总股本3.32亿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13.88亿元。
截至2024年末,江阴银行资本充足率达15.22%,较年初提升0.98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江阴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得益于其多管齐下的风险管控手段。该行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风险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在内部体制管理方面,该行强化风险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前台营销、中台风控、后台内审部门职责,加大风险管理绩效考核与违规追责力度,积极普及全员风险文化意识,筑牢风险入口把关、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三道防线。

此外,数字化也为江阴银行资产质量优化有效赋能。该行通过打造数字化风险预警平台提升全行风控能力,促进风险管理更加智能化,提升精准风控能力。
年报显示,江阴银行加速构建智慧化、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聚焦“生意、生活、生命”三大领域,打造了15个银政共建智能数字平台,赋能智慧金融深入民生。这些平台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也为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同时,江阴银行还持续开展各类风险排查,扎实推进风险防控“三大行动”,持续关注房地产、政府隐债等重点领域风险,动态更新排查风险台账,及时跟踪风险化解进度,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敞口,提升了风险应对能力。

分红派息能力是衡量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要指标之一。江阴银行在2024年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分红派息意愿。
年报显示,江阴银行2024年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分红达到4.92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24.17%,这也是该行连续三年派息率超过24%。
考虑到江阴银行在2024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以及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来应对潜在风险,这一分红方案还是与当前行业发展态势相适应的,毕竟在银行业整体经营承压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扩大分红。

江阴银行的成功也离不开江阴市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江阴市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强市和金融强市,为江阴银行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江阴银行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持续聚焦“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挥地方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截至2024年末,该行信贷客户数超9万户,绿色、普惠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行贷款增速。
这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值得其他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借鉴和学习。
根据公开资料,江阴银行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在江阴当地一直位居第一位,江阴银行会继续围绕“345 产业体系”和“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南征北战、东西互搏”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全力支持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四大科创高地建设,这些不光是江阴的大项目,也是江阴银行的大机遇。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