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一直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自汽车诞生以来,各车企围绕汽车安全技术一直在不断深耕,从高强度钢材的使用到结构力学的应用,这一系列做法的背后只为一点,那就是让车辆拥有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能力。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消费者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车身越硬就越安全。
很显然,这句话完全经不住推敲,车身硬只能说明它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形变更小,但和保护车内成员安全恰恰是相反的关系。这就好比人们穿鞋一样,鞋底软的鞋要比鞋底硬的鞋更能起到对脚底甚至整个腿部关节的保护,原因就是软鞋底的形变卸掉了一部分冲击力,所以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在汽车撞击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日系车常说的“溃缩吸能”。当然,它不是一味的软,而是十分科学的软,在需要硬的地方它一定要硬起来。为何开头要讲这么一个现象呢?因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我们普通消费者原本错误的认知会被渐渐的颠覆,最经典的案例当属帕萨特的碰撞测试了。
不可否认,在很多人心中一直存在德系车用料足、铁皮厚、更安全的观念,但帕萨特在碰撞测试中A柱完全变形,让帕萨特获得了中保研所测车型有史以来最差车型。从最安全到最不安全,这个巨大的反差不仅颠覆了普通消费者的传统认知,并且让这个中保研机构声名远播,甚至很多人声称其是“中国版IIHS”。而这个“IIHS”又是什么呢?对汽车行业不了解的朋友可能会很陌生,它就是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与中保研一样也是多家美国车险公司成立的一个三方汽车检测机构,所以两者的相似性让很多人对中保研的测试结果很容易信服,原因就是它与车企在利益上是对立面的关系,但中保研的做法却让人有些失望!
前不久中保研发布了本田皓影的碰撞成绩,但第二天又紧忙撤回了,并声明称并不是中保研官方发布而是数据被盗了。一系列的自说自唱之后,让我们不禁反思,中保研这是认真的吗?发布之后又撤回还声称数据被盗,虽然理由是有了,但多少听起来有些牵强,即便是被盗,那已经发布后没有问题的话就没有撤回的必要,所以经历这样一件事中保研遭遇信任危机!我们也不得不重新思考,中保研作为目前国内公认的车界“照妖镜”,它的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拿它与美国IIHS做对比,这样一对比可能结果就会浮出水面。不管是国内的中保研还是被誉为“五星批发部”的中汽研,它们所有的测试数据都是不公开的,所有的测试都是只告诉你结果,比如侧面撞击是“M”(一般),但为何是M我们消费者就无从而知了。
而美国IIHS的做法却不同,其不仅会将各项测试项目的结果公布,关键是其每一项碰撞测试的数据也会完全的公布出来。我们就以全球车型思域的25%小角度偏置碰撞测试为例(后面两张图已翻译成中文),IIHS会标明方向盘、仪表盘、铰链柱、制动踏板等侵入驾驶舱的实际位移长度,并且内部假人各个部位所承受力的大小也全部都有数据,这样即便是普通人分析数据就可以得出这辆车是否安全的结论,并且这样一份数据在我们车辆安全性对比的时候很有参考意义,因为即便都是“G”(优秀)的得分,但下面的细分数据可能会存在差异。可以说美国IIHS的碰撞结果真的更让人信服,因为这个结果是我们能清清楚楚看到依据的。
反观国内的中保研和中汽研,没有任何测试数据的结论有太多暗箱操控的空间。比如在保护车内成员安全这一项,没有直观的数据显示,即便是中保研给出“G”和“P”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也无从得知其中的真假,单单从几张敷衍的图片来看完全说明不了什么。所以说都是汽车保险公司成立的三方汽车检测机构,但美国IIHS的测试结果以及数据不仅可以为投保车型保费差异化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更直观更真实的披露测试细节也的的确确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汽车安全性好坏的参考,而反观国内的中保研和中汽研,虽然测试的结果也有,但这个结果却是没有数据可查的,其真实性如何那就只能看一个企业的良心了!
本来只以为中保研是丰田一家充值了,现在发现本田也充值了,现在可以肯定这是一家日本机构。改名:日保研
日保研名不虚传[得瑟]
以前感谢中保研,现在也感谢中保研,毕竟让大家知道了部分真相。现在看来国内车安全性一塌糊涂。有良心的只有丰田!中保研朗逸轩逸之类的不做碰撞实验就知道有利益纠葛了。但是卡罗拉之类都做了碰撞,就知道经得住考验了。所以做过碰撞的都是有点安全性的,其他不做的才是最让人担心的!为了安全起见,请大家买碰撞过的丰田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