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着重讲了水运的重要性和美国也想通过开凿运河沟通各个经济大区的案例。
这一节我们聊聊为啥美国的“经脉”最后无可避免的走向了持续萎缩。
首先,美国的地理水文环境没有中国先天的优越。
中国的东部,由南至北,
基本都有大江大河覆盖,
即使远在东北三省,
也是有水网密布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开凿人工运河的成本降低很多。
因为不需要太长的距离,就可以连通到自然的河道上。
而对于美国来说,
不同的江河距离较远,
想要开凿运河沟通自然江河,做个“搭桥手术”的话,
成本非常高。
比如,美国历史上修过一条长度为374公里的运河,
即田纳西-汤比格比运河,
从规划到建成,耗时整整100年,
美国总共的历史才多长?
可见美国面临的水文环境过于复杂,
开通运河的成本太过高昂。
其次,对水运有最大需求的是工业集群上产业链所需的大量低成本物货基础。
当然,这两个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也就是说如果有天然的水道和优良的港口,
自然会在沿岸形成工业集群,
因为它们往往需要利用水运的性价比来摊平成本。
反过来也一样,工业集群会自然的往优良的水道周边聚集。
这就是水的特征。
实际上也是道的特征,
就下、润下。
而美国的地理条件,
是无法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水运交通网络。
这样,也就没法形成基于水运上的制造业集中区域。
(实际上,美国最发达的是农业和畜牧业)
比如,美国西部沿海,
主要发展高科技、影视等产业,
而非大规模密集的制造业。
这是因为其地理条件确实严苛,
被科迪勒拉山系和落基山脉锁死。
又比如,美国内部的区域,
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
即使有好的制造业,
但也无法便利的运输原材料到其所在地,
也无法便利的将其产品运输出去,
这都使得其制造业规模无法扩增。
有人问,
前面不是说过建造运河么?
但要知道,以伊利运河为例,
其水深仅1.2米,河宽才12米,
最高可行驶排水量为75吨的船只,
和中国的运河动不动百吨、千吨级船舶相比,
就太不够看了。
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搜国内目前在建和已经建好的运河,
会让大家有很多惊喜。
而且,很多运河还是在老祖宗已经开凿的基础上,
重新翻整的。
对于美国来说,
其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五大湖区,
其五大湖总面积约245660平方公里,
横跨美国和加拿大
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
五大湖流域约为766100平方公里,
南北延伸近1110公里,
从苏必利尔湖西端至安大略湖东端长约1400公里。
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注入大西洋。
这也再次证明了水为财的特点。
目前美国的钢铁中心就在五大湖区域。
五大湖以及连接其内部的河流区域内的水运比较便利,
但从其出海向全球布输又非常困难。
况且,五大湖区太过于靠北,
在美国的头部。
从风水的角度来看,
住宅南方有湖视野开阔最好。
以美国国土当整个的配置,
北方有湖,一般对子孙后代不利。
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一块,
容易出事。
这对应着什么?
对应着从美国开启的性自由性解放的风潮最终会反噬其后代。
这一块具体是什么原因,
今后有机会再细讲。(挖了无数坑)
综合以上所述,
美国的水文环境以及美国整个的地理位置,
让其无法形成一个非常流畅的经络循环。
有人会问,美国的地理位置又怎么样了?
如果说二战时,
美国得益于其远离欧亚大陆火药桶的地理位置,
没有躬身入局,反而左右逢源,两头得利。
那么到了和平时期,
美国就会受限于其孤悬欧亚大陆之外的地理位置。
欧亚大陆本身是连成一体的,
是可以形成经济循环圈的。
只要真连成一个整体,
那么美国就是一个孤岛,
被锁死在北美洲上。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直以来,
都要挑逗欧亚地区的几个火药桶,
让它们始终无法安宁。
因为只有这样,
它的地理环境才焕发出优势,
即“天然的规避风险的安全港”。
那么在和平年代,
美国内陆想要发展制造业,
就必须解决原材料输入成本,和工业制品输出成本的双重运输问题。
不仅如此,
制造完成后,
在世界这个大风水格局里,
还要将其产品售往全球,
这些都不是其优势。
内部,水运触角延伸的不够到位,
导致大量锈带区域的出现。
四亿的人口也消化不了太多的工业产品。
外部,孤悬大西洋的地理环境让其没法与欧亚大陆连成一体的天然优势比拼。
特别是还有个基建狂魔把铁路网织满整个大陆。
因此,仅从地理环境、风水堪舆角度看,
其后续在竞争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神棍
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