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星际客机”采用铝合金零件、阿尔忒弥斯火箭问题不断、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服役即落后、特斯拉4680电池难产……美国是不是点错科技树了?其实,有些确实是点错了,有些是走着走着就跑偏了。
比如那两个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到现在都处于归期未定的懵圈状态。之所以开这种国际玩笑,是因为波音夜路走多了,终于碰见鬼了。
事实上,波音星际客机从开始研发就跟林黛玉似的,一副病怏怏的造型。比如氦气泄漏,这玩意不是漏一回两回,而是长漏不止。但每次漏气,波音都说是小问题,不足以构成威胁,跟印度人说“No problem”似的。
这回上天,大伙其实都不愿意去,毕竟载人航天最讲究安全可靠。像星舰那种外壳铝合金材质的薄皮二踢脚,当快递员送货还行,但如果载人航天,谁敢坐?
但还真有自认八字够硬不怕死的——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结果,他俩坐上星际客机后,一路上出现了5次推进器故障、5次氦气泄漏、1次推进剂控制阀门运行不良问题。
可以说,他俩是飞一路修一路,神奇的是,他俩居然还对接上了国际空间站,妥妥的“对接仙人”,八字确实够硬。但上去容易下来难,然后就顺利坐滩国际空间站了。
一顿查找之后,波音说问题出在零件材质上,本来应该用钛合金的,结果用了铝合金。然后,一口大黑锅就朝我们飞过来了,说是中国某公司提供的零部件,以次充好,甚至要求我们赔偿。
等会!等会……中国某公司确实卖过一批零件,但没卖给美国,而是卖给了土耳其。土耳其则表示,俺们确实从中国进口过一批零件,但俺们也没卖给美国,而是卖给意大利了。
意大利则说,我们确实从土耳其买过一批零件,但我们自己都不够用,还从印度买了一批!当时,美国着急要用这批零件,然后我们就把中国公司的钛合金零件留着自己用,忍痛割爱把印度那批铝合金零件转手卖给了美国。
麻辣隔壁!转了一大圈,索赔对象竟然变成了印度,索赔个毛线。况且人家印度早说了,瞎了你们的钛金狗眼,老子卖的就是铝合金零件,一分钱一分货,谁特么知道你们竟然用这玩意飞天!
这事听起来跟段子似的,非常魔幻,但却是真实发生的。那问题来了,波音难道没有质检部门吗?难道不检查吗?只要把零件放手里掂一下就知道,到底是姓钛,还是姓铝。钛合金密度4.5g/cm3,铝合金密度大概2.7g/cm3,非常好辨认。
其实,并非波音质检部门不知道那是铝合金,而是他们原本设计的就是用铝合金零件,为啥?答案是减重,节约成本!
目前,往太空运送物资的成本是:送货,2.5万-4万美元/千克荷载;送人,SpaceX报价5500万美元/人,俄航天局报价8000万美元/人。
网上有人吹嘘,如果用马首富的星舰运送宇航员,能把成本干到1万美元/人。但马首富的铝合金薄皮星舰,估计没人敢坐。
在价格透明且固定的情况下,节省多少成本就是多少利润。对波音而言,利润才是亲爹,毕竟只有财务报表好看才能去股市圈钱,股东才能有更多分红。所以,波音一点都不冤枉,这货原本走的就是铝合金路子。
其实,这也是波音星际客机首次载人飞行,原本5月份就要飞的,但因为技术原因被多次推迟。那为啥6月5日又飞了?因为要跟Space X的龙飞船竞争,争夺与NASA的合作,争夺国际太空市场。
2014年,它俩从NASA获得了总值68亿美元的合同,分别建造载人飞船。但等到2024年3月,龙飞船都从太空来回14趟,载人飞行都13趟了,波音星际客机还在缝缝补补,非常埋汰。
搞得大伙都一脸懵圈的看着美利坚长子,你到底能不能行?人家美利坚孙子载人上天跟逛街似的,都来回13趟了!实在不行,以后就由马首富当家了!然后长子波音就急火攻心了,要命的是波音客机也不争气,日常丢人现眼。
2024年还没完,波音飞机就已经发生了10多起事故。一会应急舱门和桌椅在空中私奔,一会风挡玻璃精神分裂,一会起落架轮胎自由奔跑,一会跟帕金森似的空中抖擞……搞得大伙坐波音客机就跟开盲盒似的。
所以,星际客机必须马上飞天,再不飞以后就没波音啥事了,结果坐滩国际空间站,把返程玩成了单程。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波音短时间内肯定没法搞定这事。据说Space X已报价3.5亿美元,但波音表示滚犊子!为啥?
一是两人3.5亿美元太贵,Space X原本报价才5500万美元/人,这不趁机宰客吗?奸商!二是相当于波音自掏腰包给竞争对手做广告,丢不起那人!三是真这样操作的话,波音的载人航天市场就彻底玩完了。
不找空叉,那就只剩俄罗斯了,大熊的直接报价估计不会超过2亿美元。问题是大熊肯定会鼓捣出一堆附加条件,比如解冻俄海外资产,摁着演员签停战协定,无论哪条都能让美国政府一跳八丈高。
但也不是完全无路可走,还有一个锦囊妙计——摆烂!爱咋咋地,就是让那两人在国际空间站呆着,一起坐吃山空,让所有航天员都面临生命威胁。反正国际空间站是16国共有,里面还有大熊的宇航员呢!
等到那时,美国不急,其他国家肯定会急眼,大熊肯定第一个跳起来,指着美国鼻子骂娘。然后,美国政府必定施压空叉,摁着马首富脑袋去太空接人,或者送补给。一旦送了补给,波音就又能再苟一段时间,保不齐还真造出一艘不漏气的星际客机。
思路一变天地宽,不仅不需要掏钱,还能保住载人航天市场,妥妥的“以拖待变,两难自解”。所以,大伙别以为波音会着急,估计空叉比它还急。
所以,只要空叉报价,波音就可以会骨折还价。如果空叉连骨折价都同意,波音还可以拿双方对接会导致知识产权泄露说事,甚至倒打空叉一耙,要求空叉掏钱购买波音知识产权。反正就是各种拖,直到把事情搅黄。
其实,这事说到底就是钱。自由市场,充分竞争,说起来高大上,问题是市场也是要有边界的,竞争也是要有底线的。像波音这种为了股价分红,不惜从制造业跨界到金融业,甚至以金融主导制造业,就属于没有市场边界。
结果,钱是挣到了,但老本行也被干稀碎了。然而,哪怕穷得只剩下钱,波音依然不忘守财奴的初心。波音CEO去年给自己加薪45%,年薪高达3200万美元,但波音员工连续8年仅涨薪1%。
如果大伙是波音员工,是不是得扎他小人,是不是得糊弄?同样,为了降本增效,波音也是各种节约糊弄,怎么省事怎么来。然后,大伙齐心协力糊弄和稀泥,就把波音糊弄成了糊糊。
成本导向,利润至上,导致各种偷工减料,甚至敢在人命关天的太空领域糊弄,就是典型的竞争无底线,吃人不吐骨头。同样糊弄的还有“肥电”F-35隐形战机。
说实话,洛克希德·马丁堪称现代隐身战机鼻祖,世界首款隐身战机F-117就是它研制的。此外,它还研制了F-22和B-21隐身战机。所以,要说它没能力研发一款新型隐身战机,大伙肯定不能信。
但它却搞出了人见人要,却又谁用谁骂娘的F-35隐身战机。机炮支架“未对准”,导致打不准;弹射座椅的爆炸药筒存在故障,导致弹射非死即残;吸波涂料附着力不好,跟面膜似的,几乎飞一次涂一次;还有座舱缺氧、发动机烧机油震颤等一堆问题。
堪称百病缠身,为啥会搞成这样?主要是想将其打造成“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所以,优点是“先进”,缺点则是过于“先进”!
怎么才能做到先进?答案是采用最新技术!然后,研发人员就把一堆新技术,甚至未经充分验证的新概念都用到了F-35战机上。但这玩意是需要集成的,就是各种技术和零部件都得适配,涉及到兼顾取舍问题。
然而,螺蛳壳里做道场,取舍往往是最难的,对微操能力是一种极大考验。其实,如果只是取舍还不算难,关键是有些先进技术死活都得用上,为啥?因为不采用最新技术,价格就上不去。
比如,F-35最初报价高达2.79亿美元,哪怕现在生产了1000架以上,价格都没低于9000万美元/架。这么高的价格,你不多堆一些伟光正的新技术,不多玩点高大上的新概念,怎么成为顶流明星战机?
不是顶流明星,凭啥顶天报价,国会老爷们可不好糊弄。不仅不好糊弄,还猴精猴精的。比如,国会和军方要求把F-35打造成通用平台,要求洛克希德研发出海陆空三栖通用隐身战机:F-35A陆基型、F-35B垂直起降型、F-35C舰载型。
这种逆天般的精打细算,就问你们服不服?一个班子,三块牌子,一次研发,三方受益,三赢共生。所以,在f-35研发过程中,一边是洛克希德使劲往里面堆砌新技术,提高报价;一边是国会要求海陆空兼顾,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为了把大伙的想法和要求都整合进去,洛克希德相当于戴着三重镣铐尬舞,然后F-35就被折腾成了“肥电”。但有一说一,洛克希德确实牛逼,不仅做到了“一机三吃”,还做到了“一机害死三军”。
《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王阳明说,“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但美国人既不懂舍与得,也不懂适可而止,只懂既要又要我全要。
纵欲过度,必有灾殃。结果最终拼凑到一起的F-35战机连3成完整率都不到,三军通用,三军骂娘。如果以我们的国防科工标准来衡量,这玩意就是一堆合金垃圾,得推倒重来。
问题是F-35仅研发费用就投入了4000多亿美元,怎么可能从头再来?另外,盟友小弟家里都一堆F-35,各种产线、维修和管理配套设施都搭建起来了。现在说要推倒重来,小弟会咋看美国,美利坚又如何自处?
所以,哪怕“肥电”是一坨粑粑,也要吃下去,还得吧唧嘴,显得很好吃。其实,这种现象并非肥电独有,而是相当普遍。比如,肥电没得到重头再来的机会,但老朱(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得到了!
老朱的研制时间是1997年,设计背景是不对称作战,独孤求败,甚至“改变游戏规则”,但也存在为了提高报价而堆砌新技术的问题。所以,老朱也搞了一堆新技术,把跨界玩得飞起。
然后,老朱就有了奇特的舰艏、内倾的舰体、科幻的隐身炮塔,还有金字塔般的上层建筑,既科幻又梦幻。每艘46亿美元,值!但等到055大驱横海出世,把老朱怼到1500公里之外后,大伙突然发现老朱跨界的步子迈得有点大,扯着蛋了。
老朱确实改变了游戏规则,但游戏的是美军。远看科幻驱逐舰,近看大力武库舰,有对地攻击能力,却没有防空反舰能力?这是啥套路?就这么个四不像的玩意,竟然还要私人定制炮弹,单价70多万美元,人家战斧导弹才100万美元/枚!
然后,老朱就被大伙骂成了废铁。好在自由女菩萨保佑,只生产了三艘就叫停了。然后赶紧鼓捣下一代大型驱逐舰DDG(X),但这玩意的概念模型一出来,就被大伙骂成了055大驱的副本。
但也没啥大惊小怪,毕竟国外下一代驱逐舰几乎都在山寨055大驱。山寨不丢人,关键是你有逆向工程能力吗?比如美国DDG(X),远看Cosplay055,近看放大版伯克3,为啥?因为桅杆、雷达、近防炮和导弹等都是祖传的,改不了了!
其实,对于军事装备而言,先进性确实很重要,但也不能为了先进而先进,不能为了提高报价而堆砌新技术,玩弄新概念,更不能把应用场景设计成别人永远弱鸡被吊打。说实话,当今世界大国,谁祖上没阔过?谁又没落魄过?
所以,考虑先进性的同时,也要兼顾适配性和可靠性。
所谓“适配性”,就是得立足自身国情,建立具有兼顾风险与意外情况的前瞻性,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毕竟夜路走多了,大概率会见鬼。
所谓“可靠性”,说到底就是概率,就是每个系统和零部件的可靠程度,决定了出问题的概率,尤其是航天领域,很容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美苏当年登月竞比,美国土星五号火箭只捆了5台发动机,苏联N1运载火箭则一口气绑了30台。基于此,N1出问题的概率就远大于土星五号,因为“机多力量大”的后遗症就是“机多必失”。
但这玩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得要死,就拿“适配性”来说。当年,当动力电池转向三元锂方向时,比亚迪依然坚持磷酸铁锂,为啥?因为中国有丰富的磷矿、铁矿,但严重缺乏三元电池所需要的镍矿和钴矿。
比亚迪考虑的是中国不能从石油卡脖子,又变成稀有金属卡脖子。所以,比亚迪选择坚守磷酸铁锂。但因为早期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没法提供足够续航里程,比亚迪曾被嘲笑“错过了三元锂电池技术潮流”,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但通过不断组织人力、物力投入攻关,比亚迪最终还是把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给赶上来了。现在,相比三元锂(150-200 Wh/kg)的能量密度,磷酸铁锂(100-120Wh/kg)虽然还有一定差距,但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使用,早就超过了三元锂电池。
这就是立足国情做出的“适配性”,再难也要咬牙坚持,并非一味追逐利润与金钱,而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做国家的矛和盾。
搞笑的是,选择三元锂路线的特斯拉4680电池则问题不断。4680电池就是指直径46毫米、高度80毫米的圆柱形锂电池。其实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正式发布了这款电池,吹嘘这玩意如何“划时代”。
马首富年年嚷嚷4680电池大爆发,特斯拉股价涨了一波又一波,韭菜都割好几茬了,到现在也没见它爆发。等到2024年6月,突然说这玩意能量密度和充电性能未达预期,特斯拉打算放弃4680电池,转而寻求第三方供应商。
说不搞就不搞了,那些吹过的牛逼,割过的韭菜咋办?特斯拉市值都干到7600多亿美元了,竟然做不出4680电池。
问题是欣旺达市值才300多亿人民币(约合45亿美元),人家都能做出4680电池,你特斯拉7600多亿美元的大明星,竟然做不出来?以后还怎么编故事?
再比如,今年热门的机器狗,国内机器狗生产龙头企业杭州宇树科技,机器狗零售价9900元人民币,能跑能跳能救火,还能扛枪冲锋上战场,酷毙了。同款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狗售价则高达53万元人民币,除了摆拍,啥都干不了,真狗!
再比如无人驾驶网约车,我们都在多个城市溜达接客了,美国却安静如鸡。华为、百度等一堆公司削尖脑袋在搞无人驾驶,美国竟然还在梦想重回燃油车时代的辉煌。
我们常说日本点错了科技树,美国又何尝不是。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国会,许愿掏国会腰包。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股市,讲故事圈钱。基于此,哪怕早先点对了科技树,也会被掰弯,弯成金融镰刀。
现在,美国拥有谷歌、英伟达、苹果、特斯拉、微软和Meta等一批伟大的公司,但从美国政府到企业,再到企业大佬,几乎都在研究如何做PPT吹泡泡。美国则是个大泡泡,虽五彩斑斓,但却轻飘易破。
这篇就写到这了,文末再说几句。
科技本身是中立的,并无对错之分,技术路线也没有优劣可言,更多的是权衡取舍。早年间,美国技术路线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能立足于国家和人民,紧贴市场需求,通过制定标准,形成了“标准—利润—技术”的正向循环。
现在,美国技术路线之所以显得不那么正确,是因为他们正在逐步自绝于国家与人民,脱实向虚,以点燃股民热情,炒高股价割韭菜为目的。这种脱离市场和应用场景的高新科技,再高也是无根之木,再新也是无源之水。
其实,中美科技之路早就分叉了,一个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脚踏实地;一个以资本增值为目标,唯利是图。谁走阳关道,谁走独木桥,时间会慢慢给出答案!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感谢阅读!
我感觉你好像是在讲小米[呲牙笑]
虽不一样,心向往之。期待您更多好作品
不是不怕死,关键是推脱的理由都被别人用了几遍,他俩实在是找不出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