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徐志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陆小曼,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了生离死别。即便过了那么多年,人们一看到这个名字,还是有些影影绰绰的。
在徐志摩生前,为了她的一些享乐,徐志摩始终视她为掌上明珠,满足她一切的要求。而她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唏嘘,陆小曼死后葬礼凄清,骨灰无人认领,唯一的遗愿都没能实现。
陆小曼的早年,是光芒四射的。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懂法语英语,也曾在外交部做过翻译。她被称之为社交界的名媛,才貌双全。
胡适曾对陆小曼作出如此评价,到了北平,没见到王太太,就等于没到过北平。后来刘海粟见到陆小曼后,忍不住惊叹,用各种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她:“美艳绝伦、光彩照人……这位女士真配叫陆小曼!”
陆小曼也学过昆曲,也曾在新月社同人的聚会上表演过昆区,获得了一众好评。
19岁时,陆小曼嫁给了外交部的王赓,他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西点军校,在军警界担任要职,也是徐志摩的朋友。
陆小曼认识徐志摩后,决定离婚,和徐志摩再婚。
当时的徐志摩是许多女人的梦中情人,陆小曼也自然被徐志摩的光芒所吸引。
这对才子佳人相恋,本应该获得世人的称赞,但他们的婚姻生活却并不幸福。
热恋中的徐志摩,奉爱情至上,因为他们的相恋,也写出了不少令人惊叹的诗篇。
恋爱到底有多快乐呢?后来,陆小曼回忆,他们俩“那时快乐直忘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忘记了世界上有忧愁二字”,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们两人。
徐志摩认为,就算是前路有多少障碍,他们都不怕,只要有勇气和爱,就可以所向披靡。
但这份爱情,从两人结婚后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1926年结婚不久,他们从徐志摩的老家回到了上海。1928年陆小曼沾上了鸦片,徐志摩尽管心里难受,看到她身体虚弱却也不敢多管。他看到凌叔华和陈西滢的孩子,也动了心,想要一个爱情的结晶。
于是便给陆小曼写信,希望两个人能生个孩子,暂时做些牺牲,戒掉鸦片。徐志摩看着她日夜颠倒的作息,也多次苦口婆心劝说,希望她能在文学、美术方面努力钻研。徐志摩一直都在真诚地引导着她走出来。
可陆小曼仍然冥顽不灵,对此,徐志摩对妻子的一言一行只好自行消化。
此时,陆小曼在外的名声已经变得不好。胡适考虑到他的处境和名誉,让他回到北大教书。徐志摩来到北平之后,一直都在劝说陆小曼北上。可陆小曼仍然执迷不悟。身边的朋友都在劝说徐志摩离婚,但她仍然舍不得。
徐志摩在上海几所大学授课,收入颇高,要维持很大的开销,却也维持不了陆小曼的大手大脚。
陆小曼不肯离开上海,徐志摩南北奔波,有时竟然拮据到把买好的火车票卖了救急。
而陆小曼在家中过得生活实在优渥,派头不小,出入有私人汽车,家人佣人也很多,她每个月的房租就能花去百元左右。
对于消费习惯上的差异,徐志摩在结婚前就已经有点担忧。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确实是不太合适。
那么,当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会怎样呢?
陆小曼回忆,徐志摩去世后,虽然她有许多的追求者,也有很多人劝说她改嫁,她都不愿意,因为她始终爱着徐志摩。
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她已经年过半百,久卧病床,仍然抖擞精神,决心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解放前和解放后的陆小曼,前后变化判若两人,可以说她从一个半死不活的人,忽然变成一个生气勃勃、有所作为的人。解放后不久,党和政府安排她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不久去中国画院当了画师。
她参加了中国农工民主党,最后政府安排她为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参事。
此时的陆小曼戒去了有20年的嗜好,思想开朗,身体也好了很多。
从1956年起,她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其中就有《泰戈尔短篇小说集》。陆小曼在抗战前夕,就把《徐志摩全集》原稿上交,交给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不仅没能出版,就连原稿也下落不明。一时间,陆小曼很是痛苦,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徐志摩。
1954年的春天,她接到了原稿找到的消息,一时间心情无比激动。
晚年的陆小曼,曾这样评价徐志摩:“说来,志摩真是一个不幸运的青年,自从我认识他之后,我就没有看到他真正地快乐过多少时候……”
晚年的陆小曼大放异彩,心中却唯独住着一个人。因为严重的哮喘和肺气肿,她只好在医院生活,临走前她仍然惦记着还没有出版的《志摩全集》。
当好友在身边时,她提出了一个请求,她握着赵清阁的手说道:“我想和志摩合葬。”赵清阁连忙答应。但在陆小曼去世后,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儿子拒绝了她这一愿望。
徐家认为,徐志摩的唯一的妻子只有张幼仪,陆小曼没有合葬的资格。
在陆小曼的葬礼上,也都很是冷清。被火化之后,她的骨灰却迟迟没人认领,也只能被放在殡仪馆的角落里。始终没能安葬。
一直到了1988年,陆小曼的堂侄女陆宗霖为姑母在苏州建造了衣冠冢,一生传奇的陆小曼才有了安息的地方。她的一生过得颇为坎坷,去世后也没能安稳,好在最后有了安身之处。
这怕不是注定不合适,硬凑岀来的结果
才子配佳人!我呸!我就说是渣男配捞女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