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协年度榜单,刀郎没进前20强,陈佩斯当年那番话终于有人相信

月月看娱乐世界 2025-03-21 19:05:02

3 月 13 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公布了本年度音乐榜单的前 20 名。王一博、周深、张杰等人的名字明确地呈现在这份名单里,但是备受大众喜爱的刀郎却意外地未被列入其中。

消息刚一传出,网友立刻就炸了锅:“刀郎的歌曲传唱度这么高,为啥进不了前 20 ?”

遗憾的是,即便作品能深深触动人心,却依旧难以进入主流榜单的范畴。

01、刀郎的“消失”?

刀郎是谁?

《2002 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西海情歌》……这些歌曲曾经是在街头巷尾随处可闻的“洗脑金曲”。

正版专辑的销售量多达 270 万张,然而盗版专辑的销售量竟然突破了千万张。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堪称现象级的歌手,在中音协的榜单中竟然一无所获。

有网友调侃讲:“刀郎的歌是老百姓的KTV必点,但评委可能从不去KTV。”

然而,中音协的评选标准受到了质疑:到底是以传唱度为依据,还是以“高级审美”为依据?

多年之前,那英曾公开指责刀郎“毫无审美特点”,杨坤更是直截了当地发问:“你觉得这能算音乐吗?”

就当下的情况而言,这个榜单似乎仍存在着这样的争议。

这也使得刀郎的歌迷极为不满。

他演唱会的门票特别抢手,想看的人数排名一直位于前十,就连《人民日报》都专门发文对其进行称赞。

如此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如此之高的认可度,难道还不能证明他在音乐领域的价值吗?

然而实际状况却是,在被流量和数据主导的榜单时代,刀郎质朴的风格似乎成了“原罪”。

果然,陈佩斯当年讲的那句话,其价值含量一直在持续提升。

当年陈佩斯接受记者采访,记者向其发问:

不论是小品,还是喜剧话剧,您是否曾获得过国家级的一等奖?

他平淡地说道:“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

陈佩斯始终坚决地维持着小品创作的独立性,决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去迎合某些奖项的评选标准。

正因如此,他未能斩获主流奖项。

然而,凭借自身的才华以及对艺术坚持不懈的执着追求,他成为了广大观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

现今来看,陈佩斯当年的经历与当下刀郎的处境,竟然有着让人吃惊的相似之处。

刀郎的《罗刹海市》因其歌词尖锐而深刻,在整个网络上引起了深入的解读。

甚至得到了官方媒体的称赞与认同。

即便如此,在中音协的这份榜单中,还是无情地遭到了忽略。

真正优秀的作品,既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能扛得住各种事件的推敲衡量。

正如一部分歌迷所说:“多年以后还有人听刀郎,这是榜单的悲哀。”

然而,一旦人们将目光从刀郎身上移开,朝着中音协榜单的其他位置望去,新的争议紧接着就冒出来了。

02、王一博上榜?

在榜单的前 20 名当中,王一博这个名字引发了众人的热烈探讨。

作为顶级流量偶像,他的音乐作品虽然有一定的热度,但是大众对他的印象更多集中在影视和综艺领域。

有网友直言:“真没想到他能进前 20 名,难道是因为粉丝打投太猛了?”

毫无疑问,王一博所拥有的流量使他的歌曲获得了超高的播放量,不过与此同时,争议也接连不断地出现。

在新歌发布之时,粉丝们一起使劲。

通过在各大音乐平台疯狂刷量,致使作品的数据迅猛飙升,轻松地占据了排行榜的首位。

然而,数据的优异表现并不能掩盖在口碑上存在的不足。

于是出现了一种极度分裂的情形——“数据巨人,口碑矮子” 。

当音乐榜单成为粉丝展开军备竞赛的地方,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审美标准,更是对音乐本身的尊重和敬畏。

以他入选的《万物可爱》这首歌为例。

许多人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自己周围,到底有多少人确确实实听过这首歌?

很多并非粉丝的网友纷纷表示:“这首歌旋律平淡无奇,毫无记忆点,完全是靠艺人的人气在支撑”。

其他入选的人就不多说了,比如说周深、张杰、李宇春,他们全都是在榜单上长久存在的“常青树”。

周深依靠其空灵的嗓音征服了听众,他有两首登上榜单的歌曲,风格迥异,但都成为了经典的作品。

张杰的《金色的屋檐》依旧延续了他励志的风格走向,尤其在副歌部分,更是连续以 C5 高音展开强有力的冲击。

李宇春的《我爱》出色地将电子元素与东方韵律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此外,谭维维、袁娅维、孙楠等经验丰富的歌手也凭借扎实的歌唱功底成功入选。

谭维维的《兰花花儿》以其饱含诗意的歌词,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内心。

孙楠的《阳光洒在长街上》仍旧保持着以高音震撼全场的风格。

以下这些歌手的共通之处在于:他们不仅拥有出众的大众声誉,所创作的作品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并且还符合主流音乐的审美要求。

不论是在音乐创作、演唱技法,还是情感抒发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因此成为了榜单上的“可靠之选”,备受认可。

然而,当我们将视角拓展得更宽,深度剖析这份榜单背后的深层逻辑的时候

不禁心生疑问:究竟是谁在为“好音乐”做出定义?

03、谁在定义“好音乐”?

是那些拥有大量粉丝,凭借粉丝的力量得以强势登上榜单的流量明星

仍然依照传统的音乐评价准则,将重点放在音乐的专业性与艺术性方面的专业评委

或者是众多热爱音乐,且以实际行动来支持自己所喜爱作品的普通听众?

在中音协榜单引发争议的背后,其实质在于音乐评价体系呈现出了分裂的状态。

一方面,流量明星依靠粉丝经济强势登上榜单;

另一方面,像刀郎这类“草根歌手”,即便荣获了官方奖项,却仍旧难以获得主流的认可。

业内人士曾经总结说:“榜单就是一种‘圈子游戏’。”

即便被众人纷纷传唱,然而还是被评委说成是“土味情歌”,甚至还加以讽刺,称其为“小作坊水平”。

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刀郎的演唱会每场都爆满,没有一个空位,可是某些位列榜单的歌手的作品只是短暂地露了一下脸,很快便没了踪影。

在《西海情歌》里,“等不到西海天际蔚蓝”这一句,依然能让众多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忍不住泪流满面。

十六年来,在 318 国道沿线的加油站里,还有青藏线货运司机的车载 CD 中,始终都在循环播放着。

《2002 年的第一场雪》甚至造就了华语乐坛的“不朽”神话。

然而榜单里的部分歌曲,或许到了次年就会被人们遗忘。

事实上,那些在街头巷尾被人们随性哼唱的旋律

在 KTV 里被纵情高呼的歌词,以及在深夜时刻让人沉醉其中、不停单曲循环所带来的那份感动。

这才是音乐最为真实、最为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

就像众多歌迷所讲:“刀郎根本不需要榜单来证明自己,因为他的歌早已深深地刻进了几代人的青春岁月里,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或许,多年以后人们不会记起这份榜单曾存在的争议。

但必定会牢记,有这样一位歌手,曾凭借着最为朴实无华的嗓音,唱出了平凡之人的欢喜悲愁。

结语

“真正的艺术从不在奖杯里,而在人心。”

年度榜单或许能够展现出某一时期的市场走向,但是却不能明确界定音乐的价值究竟何在。

0 阅读:127
评论列表
  • FFDA 1
    2025-03-22 10:12

    刀郎先生进不进榜前和我们喜不喜欢刀郎没有啥关系!那些进了榜前的所谓歌者我们该不喜欢照样不会喜欢!前些年那几个所谓的歌星讨伐刀郎的时候我们不还是照常喜欢刀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