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对后人传统油画有何影响?

青梅论全球事 2023-10-10 04:48:03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观众老爷们点点“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觉,谢谢您的支持。

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前言

《八十七神仙卷》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它是徐悲鸿以自己的一生为代价所保留的一部大型素描油画作品,是目前为止所见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部素描油画作品。

其艺术价值极高,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后人对中国传统油画的学习、传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幅典型的唐宋时期的素描人物画像,原本是一幅油画,后来因为年代久远而遗失了,不过,这幅素描人物画像的艺术吸引力,或许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黄金时期。

《八十七神仙卷》的作者,虽无从考证,但其千丝万缕同时演奏的绝妙曲调,以强烈的节奏感,以柔美的笔触,勾勒出87个仙人在队伍中“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壮观景象,极具艺术性。

这幅油画的造型,既有顾恺之“紧密连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的古典写生,又有唐朝阎立本周肪的细腻写生,还有宋朝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势若风旋”的战笔、铁线描等;

将“以形写神”,“意想布局”,“笔线立骨”的中国传统造型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在这幅没有任何装饰的素描作品中,却给人一种浓重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历经20多年的理解,尤其是2003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在胡勃教授的指导下重新解读《八十七神仙卷》,逐步领悟了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一、“以形写神”的造型风格

一千六百多年以前,顾恺之就曾提出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两个概念,阐述了意象来自于生命、形神共生、神为主体的学说;

并指出绘画并非简单地复制自然界的事物,而是要把自己的情感、想象与自然界事物的本质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产生生动的意象。

“气韵生动”与“应物象形”是南朝谢赫“六法论”中的重要观点。以形写神,强调夸张的手法,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油画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造形手法。

《八十七神仙卷》的创建人,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写成了这部杰作。他的“以形写神”之作,具体表现为:

一是重视意象的记忆,加强了夸张的形体;《八十七神仙卷》中表现的道教帝君和诸神仙朝谒元始天尊的队仗行列中,有3位帝君,6位神将,l0位真人仙人和68位仙女玉女。

它的造型手法是以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即对记忆中的意象进行加强和夸大,从而创造出艺术家个人美学理念中的人物意象。

比如这三个皇帝,他们的身形高大魁梧,面容慈祥,有一种普渡万物的威严和神圣之感;而在其上方,则是代表着日月的光晕,构成了这幅画卷中的三个焦点。

6位战士将“扎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10位男性真人,仙人分别站在画中的前面和后面,表情自然,形象各异,用不同的年纪来突出每个仙人的性格特点;

68位仙女、玉女那优美动人、飘飘欲飞、顾盼生姿形成的“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画面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

在这本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充满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对夸大的程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达到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效果。

画家在真实的人生中寻找原型,以强大的意象记忆力,讲究“写意传神”,再经过大胆的艺术精炼,使其成为一幅具有经典之作的作品。

二是把握外形特点,塑造风格。在西方,经典的写实画派是一种拒绝形式的画派,而中国的写意派则是一种强调形式美感和理想主义的画派,这种画派在长久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形式上的风格,这就是中国画派的一个主要特点。

程式化指的是要把握好一种类型的物体的最根本的特点,并与画家的美学追求相结合,利用标准化的艺术语言对其进行总结和提炼;

从而构成一种具有很强烈的形式感的艺术形象,它不仅拥有标准化的形式美,还拥有一种丰富的精神内容的艺术魅力。

《八十七神仙卷》中的人物,装饰,烟雾,荷花,长廊,以及场景,都是以一种风格的方式来表达的,这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协调性,并且带有强烈的节奏性。

尤其在68位仙女玉女的形象塑造上,更加凸显了她的这种特征:她的脸庞丰润、优雅、美丽、慈祥,她的身材丰满、匀称、挺拔、飘逸。

画家还特别注重每一个角色的性格,在众多的仙女、玉女之中,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姿势,一模一样的面孔。

三是装饰用的平面形体。由于中国画法是以线为主的表现手法,因此,它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种“平面”的画法,因为它是在一片白色的空间里,才能使线随心而动,从而构成一种美丽的节拍,并具有某种装饰效果。

《八十七神仙卷》是由中国特有的线描而成的。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变幻等多种表达方法,抓住了图形的最大优点,使图形的装饰性美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快感。

当代各国绘画艺术所普遍追求的最高水平,即包括了“平实”和“装饰”。而在当代,西方的某些画家也从中国国画的精髓中汲取了精华,并创作出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名作。

所以,《八十七神仙卷》所表现出来的装饰风格,在当代画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突破时空局限的“意象布局”

这种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组合方式,在春秋时期的《宴乐铜壶》中,已经在汉代画像石和青砖上得到广泛应用;

长沙所作的《马王堆帛画》,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者融为一体,真正称得上是发挥了想象力的作用。

中国国画的创作意识正是从自然而然而又不为自然而然所限制,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达到“意想布局”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方式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一系列极具特点的创作规则。

可以说中国意境构成是非常自由和理想的构成方式,其中蕴含着一种真正的艺术内涵。

《八十七神仙卷》运用了中国特有的艺术手法,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将87个人放在一起,以3位帝君为中心,通过虚实、疏密、主次、动静、平移等“开合”的方式,让这幅画看起来浑然一体。

于是,画家就有了足够的想象力,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祥云、荷花、树木、亭台楼阁和装饰,都从自然中解放出来。

按照个人的美学理念,以人物的形象为中心,进行“意想布局”,使这幅画达到一种超越自然,蕴含着艺术本质的境界。

三、“笔线立骨”的表意手段

中国画坛是一条不断变化的线条的世界。从远古时期的彩色陶器到先秦时期的金银器,都已经有了纹样。

春秋时期的绢画,已经可以用笔法来表现人物的神韵了。几千年来,经过对中国笔墨特点的不断领悟、研究、探索,逐渐发展出一套“笔线立骨”的中国画艺术系统,这套系统被称为“写意”。

“线”是一种虚拟的视觉语言,它不会出现在自然物体的表面,而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对客观物体的理解的一种方式;

它与西方的写实绘画系统相比,具有更强的主体性,能够最大程度地认识、理解、征服和超越客观物体。在中国油画中,“笔线立骨”是一部经典之作。

首先,以其特有的笔法表现其美学意义。笔触中蕴含着丰厚的意蕴,是形成一幅飘逸、流畅、充满节奏感的画面的关键所在。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线描,运用了“十八描”中的游丝描、铁线描、琴弦描、云行描、曹衣出水描、鼠尾描等多种线描技巧;

以中锋为画法,速度缓慢,力道十足,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内蕴的力量与气势,使这幅画充满了勃勃生机,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从表面上看,《八十七神仙卷》不仅仅是一张道教的岩画,它所具有的特殊的绘画艺术,也大大出乎了笔者的预料。

其次是通过“骨法用笔”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作者的人格与美学理念;中国油画讲究的就是“骨气”这一质量,把骨法、骨气作为欣赏油画作品的重要标准。

“骨法用笔”是近千年以前,由南齐人谢赫在其“六法论”中所提,并把它列为六法之第二位。唐朝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现代的艺术家潘天寿说过:“线以骨气为质,由一笔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如行云之飘渺于太空,流水之流行于大地,一任自然,既成气也。”

《八十七神仙卷》中的图景,就像潘天寿说的那样,是通过一种以骨为笔触所构成的一种精神。

尤其是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一种充满了力量的气势作为一个引子,来突出各个人物的特点和性格,同时还将画家的感情和美学理想融入到了作品的力量当中,使得整个画面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冲击力。

四、白描的色彩视觉与音乐感觉

《八十七神仙卷》虽是一幅无色无味的素描之作,但每次打开来细细品味,总能感到一股浓浓的五光十色之情,一股优美的音乐呼啸之情油然而生。《八十七神仙卷》白描艺术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她独特的无色胜有色,无声胜有声。

《八十七神仙卷》的色彩感受,是来自它“形神兼备”的人物艺术形象和“气韵生动”、“意象布局”所形成的意境。

尤其是那六十八个仙女,一个个丰润的脸蛋,一头乌黑的秀发,千姿百态的发式,上面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羽毛,还有那飞舞的珍珠,玉佩,彩结,还有那如莲花一般的颜色,还有那一朵朵带着七彩霞光的彩霞;

还有那三个大帝身上散发出来的璀璨的光芒,还有那身穿着铠甲的武士和神将,这些,都让这副画面充满了色彩的感觉。

《八十七神仙卷》的乐感,源于其“应物象形”的强化和夸张,以及中国绘画的刚柔,疏密,聚散,虚实,动静之间的变幻所形成的节拍。

整幅画从西边到东边,一条幽静的道路上,一位位神灵在空中翩翩起舞,在狂风中穿行,带着不同的韵律和声响;各种衣衫、金银兵器撞击在一起的声音,不绝于耳。

仙子们演奏的笛子、琵琶和大鼓,发出悦耳的声音;荷花池中平静的水流;天空中缓缓飘过的祥云,还有那令人心悸的风。

结语

《八十七神仙卷》所开创的素描风格,必将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徐悲鸿曾在《八十七神仙卷》的后记中说过:“此卷的艺术价值足可以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可与希腊班尔堆依神庙雕刻这一世界美术史上第一流作品相提并论。”

《八十七神仙卷》这件素描的杰作,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解读,它必将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发展产生诸多启发。

0 阅读:32

青梅论全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