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一词的含义是通过治疗使机体恢复健康。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语境中 ,治 疗 往 往 被片面地认为是通过生物医学技术,如药物、支架 、手 术 刀 等 外 力 来 治 疗 疾病,而忽视了人类机体的自愈能力,如免疫功能、自我修复功能、再生功能和代偿功能。
我翻译过一本书叫《自愈力的真相》。该书的作者乔·马钱特既是一位微生物学博士,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科普作家。她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研究,提出以大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非凡的自愈能力。例如,通过安慰剂效应,可以改善自闭症患儿的症状,也可以让脊柱严重损伤的老年女性健康地生活了 20 年;通过适应诱导性气味形成条件反射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通过催眠,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痛苦……
作者在书中强调:“医学既需整合,也要个体化。我们既要理性看待科学证据和客观检查结果,也要重视个体情感和心理对躯体造成的影响。”自愈力常常被医学专家和科学家所忽视。这本书让我们理解到,大脑对健康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大脑自愈力不是伪科学,但它也不是所谓的灵丹妙药,需要客观看待、有的放矢,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
作 为 从 医 50 年 的 临 床 医生,我采用各种医疗手段的确曾挽救过众多患者,但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我发现约 1/4 的患者始终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来改善症状。比如,在医生认为自己 给 患 者 实 施 了 成 功 的 手 术后,患者痛苦不但没减轻,反而加重,甚至痛不欲生。
我经常和学生说起一位中年女性患者的故事。该患者因胸闷和早搏被诊断为“心肌炎”,医生嘱咐她要卧床休息和药物治疗,但患者的胸闷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逐渐加重,导致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患者来北京找我看病,通过详细诊疗,我最后给她的结论是:没有心肌炎,可以正常活动。半年后,这位患者就登长城去了……类似的临床案例不胜枚举。
实际上,在我接诊的胸背部不适患者中,有 1/3 的病因不在 心 脏,而 是 精神或心理问题导致 的 。1995年 ,我 提 出“ 双 心 医学 ”治 疗 理 念 。“双心”指的是心脏 和 心 理 ,强 调在临床实践中,不能仅仅关注甚至迷信生物技术,忽略疾病发 生 、发 展 的 社 会 和 心 理 因素。作为临床医生,无论专科还是全科,不认真学习精神心理常识,不把精神心理服务融入到临床工作,就不可能真正体会患者的感受,体贴患者的疾苦。医者,看的是病,开的是药,救的是心,给的是情。
上海一位诊治肝癌的老专家讲过这么一则故事。一位经他治疗的肝癌女患者,做了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治疗,癌症还是发生了转移。在无能为力的困境下,老专家问了一个让患者意想不到的问题:“你会游泳 吗 ?”患 者 说 :“ 会 ,也 喜 欢游。”老专家说:“那你出院,每天去游泳吧。”奇迹出现了——患者的病痛逐渐减轻,症状最后消失了;十几年过去了,患者还健康愉快地活着。
有 人 说 ,癌 症 患 者 中 ,1/3是被吓死的,1/3 是过度治疗死的,1/3 是病死的。这种说法未必准确,但很有启示意义。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源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只能治标,治本要靠患者自己。
点击上方↑播放视频

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充分落实非医疗干预,全面落实个体化的五大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戒烟限酒。
胡大一健康口诀
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
胡大一慢病健康的五大处方
药物处方
运动处方
营养处方
心理(睡眠)处方
戒烟限酒处方
胡大一健康三字经
管住嘴 迈开腿
零吸烟 多喝水
好心态 莫贪杯
睡眠足 别过累
乐助人 心灵美
家和睦 寿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