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文
王菲,歌坛天后,一个传奇的女子,她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是根据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曲改编的。王菲唱出了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而苏轼把一种万物规律和人间美好愿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当读到这首意境斐然、蕴含哲理,又流传千古的古诗词时,就不由地想起那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和恩师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堪称艺术上的全才和天才。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对苏轼的敬仰与喜爱都是无与伦比的。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颠沛流离、波折不断,但他为人却豪迈豁达,富有独特、迷人的人格魅力。他有绝世的才情,济世的决心,他旷达、豪放、乐观、率真、善良、正直……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宋哲宗即位高太后摄政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哲宗亲政后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一直仰慕苏轼的才学和人品,终于花了近半月时间读完这本传神之作《苏轼传》。为苏轼立传的不乏文学大家,王水照/崔铭誉写的这本传记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忠实而生动地叙写苏轼的人生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王水照,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崔铭,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
苏轼坎坷颠沛的一生、璀璨夺目的艺术作品,以及他为国为民的济世情怀,让我们对这个历史的巨人肃然起敬。那原野上每一朵盛开的花朵,天空中每一点闪耀的星光,田园里每一处风光的胜景,都是苏轼心灵花园的点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历史洪流中的文学巨匠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一、苏轼的人生态度: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在黄州被贬期间,苏轼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角度发生了质的飞跃。黄州五年,苏轼儒、佛、道三教兼修,这不仅体现在苏轼思想上的变化,还体现在他乐观旷达的心境上。苏轼融摄三家,互补短长,从而超越了自身原有的思想境界,更客观、更全面地观照事物、理解人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我们面前。“也无风 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二、苏轼的人格魅力:心怀宽广,机智幽默。
当年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词以赞。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苏轼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胸怀宽广,他热情诙谐,心胸阔大,机智幽默,待人温和,才情四溢。
人生的烦恼在于过分地关注与执着外物,苏轼了悟人生,超越是非荣辱与得失的哲学修养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苏轼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三、苏轼的审美态度: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每一次气势壮美的落日余晖,每一张美丽清秀的纯净脸庞,每一幅绚丽多姿的经典画作,每一片妩媚动人的悠悠芳草,在苏轼眼里都美得不可方物。
当巍峨奇丽、雄伟险要的庐山秀美景色映入眼帘,当在日出前赶到山顶俯瞰那无限的风光,当那轮红日从云霞中喷薄而出,苏轼的身心的困顿与疲惫也随之一扫而光,于是写下了那首流传至今的绝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苏轼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苏轼的审美态度和生活态度的完美体现。
四、苏轼对身边人的态度:重情重义
苏轼对待弟弟苏辙的感情自不必多说:
他对待夫人王弗情真意切,即使夫人过世十年仍难以忘怀,那首《江城子》寄托了苏轼对王弗无尽的爱和留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对待妾室更情谊深厚,王朝云对于苏轼既是家人,又是红颜知已,一首描绘西湖景色的诗隐喻了他对朝云无限情感与喜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结语:
林语堂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当我们读完《苏轼传》时,就犹如:心中流过清澈的溪流,走过秀美的芳草地,身处幽静的山谷,看到壮丽的夕阳,听到尽情歌唱的鸟儿……我们心中所有的抑郁、不快、委屈、偏见、自私、嫉妒、浮躁、优柔寡断都消失殆尽,都融入这万千的美景当中了,那生活的困顿早已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