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汉的皇帝,人们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汉高祖、汉武帝,最多还能记起汉文帝、汉景帝。
如果提到汉昭帝,大家可能就比较陌生了,因为他不算太出名,可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皇帝,而且他的能力绝对不亚于乃祖刘邦、乃父刘彻。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可是他人虽小,身上的担子却不轻,因为他的父亲汉武帝刘彻给他留了一个烂摊子。
为什么说是个烂摊子呢?
因为刘彻执政时,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四处征战,老百姓不堪重负,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局势动荡。
不过,年幼的汉昭帝在大将军霍光的辅佐之下,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减少劳役,把国家大事处理得很好,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人心也安定了下来。
有贤臣霍光的庇护,朝局还算比较平稳,但皇帝毕竟年幼,有很多心术不正之徒想要趁机抢班夺权,意图把持朝政,这些人中的代表就是左将军上官桀。
上官桀如意算盘打的很精,他见汉昭帝尚未婚配,便想把自己6岁的孙女嫁给他做皇后,可是霍光坚决不允。
后来,通过汉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的帮助,他让孙女成功当上了皇后。
为了报答长公主的恩德,也可以说是利益交换,他和儿子上官安想封长公主的一名亲信做侯,可是霍光还是不肯。
为此,上官桀父子和盖长公主都特别恨霍光,将他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甚至还勾结燕王刘旦,准备将霍光这个绊脚石给铲除掉。
汉昭帝十四岁时,有一次,霍光检阅皇帝的亲卫羽林军,还把里面的一名校尉调到自己的大将军府去。
这本是正常的人事调动,可上官桀父子却认为这是扳倒霍光的绝佳机会,准备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
他们伪造了一封燕王的奏章,派一名心腹之人冒充燕王使者,交给汉昭帝。
奏章上大概是这样说的:大将军霍光检阅羽林军的时候,乘坐的车马和皇上一样。他还私自调动一名校尉到自己府中。这简直是大逆不道。臣下愿意离开自己的封地,回到京城来保卫皇上,防止奸臣作乱。
汉昭帝虽然年轻,但是看问题有自己的判断,他将奏章看了又看,心中有了数,便把它放到一边。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霍光听说燕王上书告发他,吓得踟蹰不前,不敢入宫。
汉昭帝知道以后,便吩咐内侍传召他进来。
他一进去,就赶紧脱下帽子,伏地请罪。
然而,汉昭帝并没有厉声呵斥于他,而是心平气和地说:“大将军尽管戴好帽子,我知道是有人在诬陷你。”
霍光听后,心中一愣,连忙叩头说道:“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汉昭帝说:“这不是很明显吗?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动校尉也是刚刚发生的事,前后不过十天。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呢?就算知道了,奏章也不可能这么快就送达啊。再说,大将军要造反,也用不着靠一个小小的校尉吧!所以,这封燕王的奏章一定是伪造的,是有人在陷害你。”
霍光和大臣们听了,对昭帝的明察秋毫佩服得五体投地。
昭帝接着脸一沉,对大臣们说:“竟然有人敢伪造奏章,诬陷朝中大臣,此等行径实在是胆大包天、十恶不赦,尔等务必严查此事,将幕后元凶缉拿归案,明正典刑!”
上官桀一听就慌了,赶紧劝谏昭帝说:“此等小事,陛下就不必劳神费心了,交给臣下来处置吧。”
昭帝这样说,本就为了敲山震虎,观察大家的反应,他一看上官桀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的样子,就知道他在背后有猫腻,从此就对他有了戒心。
上官桀见昭帝不太好对付,便有心要废掉他,另立新君,但有霍光这个忠心护主的家伙在,无从下手,便又另寻主意来对付霍光。
他和盖长公主商议,由盖长公主出面,邀请霍光赴宴,他们提前布置好杀手,在宴席上刺死霍光,还派人通知燕王,让他到京城来。
上官桀想得很美,打算在杀死霍光过后,废掉昭帝,好让他自己坐上皇帝宝座。
可是,他要干这么大的事情,却未能保守住秘密,霍光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霍光得知上官桀的阴谋过后,第一时间向昭帝报告,请他面授机宜。
昭帝得知此事,一点儿都不心慌,就好像在意料之中一样,他立刻命令丞相田千秋率兵将上官桀一伙逮捕并全部处死。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还未启动,就被昭帝的雷霆之击彻底扼杀在摇篮之中。
一场大的政变就这样消弭于无形,这仰仗霍光等忠臣良将的尽心辅佐,更得益于昭帝本人的英明、机敏和果决。
都说“千古一帝”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擒鳌拜,是智慧与勇气的完美结合,可我认为汉昭帝八岁即位,十四岁诛上官桀的一波行云流水的牛逼操作,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汉昭帝和康熙的最大区别是,康熙在位61年,寿至69岁,而汉昭帝只活到21岁,就彻底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拥有的美丽世界。
我想,如果他也和康熙一样活到69岁,后人对他的印象也许会更深一些吧,真是天妒英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