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孔东梅受访,记者说她与主席很像,她指着下巴:因为这颗痣吗

追溯历史五千年 2023-07-08 14:09:22

2001年,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创作了《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书籍一经面世立即引起外界关注。

在签售仪式上,她的女儿孔东梅也出席了,她是毛主席的外孙女,她在会上不止一次流泪,过后她也开始以文字的方式纪念外公外婆。

在翻阅史记的时候,孔东梅了解到了一件事情,毛泽东卫士李银桥回忆在她外公身边多年,也曾写过回忆录,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引起了孔东梅的注意。

文中这样写道:有一次李银桥在收拾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件“磨得薄如蝉翼、补满补丁如同硬纸板”的灰军装,他问主席:“这件衣服就快成破布了,再穿就该出洋相了”,毛主席拿过衣服,轻轻地放在腿上说:“它跟着我参加过洛川会议呢。”

后来李银桥发现个小细节,毛泽东的眼眶湿润了,他一言不发,过了一会说道:“你这样,别给我扔了,用它来补别的衣服吧,我还想看到它。”

李银桥知道,毛主席是很节俭的人,但当时那件衣服确实没有办法穿了,他依稀觉得毛主席思念的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个战友,至于是谁,李银桥并没有多问。

看到这段回忆,孔东梅便去查资料,这一查发现:当时那件衣服与贺子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毛主席也一直在惦记着贺子珍,后来也证实了这一点。

孔东梅没见过毛主席

孔东梅是毛主席的外孙女,但是却没见过毛主席,对于主席的了解,只出现在别人的嘴里以及照片。

1972年,孔东梅在上海出生,而在四年后,也就是1976年,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了,按照那个年龄推算,孔东梅就算见了毛主席,也未必有记忆。

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孔东梅住在上海外婆家,陪伴着贺子珍。

虽然她没能见外公一面,但她却从外婆贺子珍嘴里感受到了外公毛主席对她的爱,孔东梅这个名字是毛主席给她起的。

当年在得知外孙女出生后,毛主席已经步入晚年,他瞬间开心地笑了起来,还赶紧告诉李敏将照片寄过来看看。

不久后,毛主席收到了照片,看到了这个小女娃,毛主席看得停不下来,他说:“这女娃还真的和我很像呢!你们看她的眼睛,看她的脸蛋,多像呀!”

李敏对毛泽东说:“爸爸,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毛泽东看着照片,片刻之后说道:“就叫'东梅'吧!从我的名字里取个'东'字,'梅'字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字了!”

孔东梅的名字由此而来。

在孔东梅成长的过程中,她总是听到有人说,他的外公很厉害,是国家的领导人,小朋友们还问她有没有见过,让她描述一下自己的外公。

每当这时候,孔东梅就会跑回家去,问大人关于自己外公的事情。

贺子珍听到后,总是笑笑,这时她便回忆起了李敏小时候,好像也如孔东梅这般,一直追问着问毛泽东到底是谁,为什么那么多说他。

当年李敏出生的时候,正值国家抗战之际,但她很幸运地活了下来,那时候的李敏也没有见过毛主席,而是跟随母亲贺子珍在苏联,还有毛岸青和毛岸英。

有一次,毛岸青指着墙上的照片问李敏:“你知道他是谁吗?”

李敏自信地说到:“知道啊!他是我们的毛主席呀!”

毛岸青笑着说:“不对,你再想想他是谁?”

李敏皱起了眉头,疑惑地问道:“他就是毛主席呀!”

毛岸青大笑,说道:“他可是我们的爸爸呀。”

李敏笑着说:“你胡说,毛主席怎么会是我们的爸爸,你就骗我!”

尽管她嘴上说着不信,但她还是半信半疑,因为当时不止一个人说过这样的话,带着疑问,李敏便拿起了纸笔,用颤颤巍巍的字体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因此李敏很小就跟随母亲去了苏联,所以她当时只会写俄文,信中写道:“敬爱的毛主席,好多人都说我是您的亲生女儿,这是真的吗?请告诉我!”

毛泽东收到信非常开心,赶紧发了一封电报:“娇娇,是的,你是我的亲生女儿,你长高了吧!希望你回到爸爸身边。”

听到外婆贺子珍说这些,孔东梅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一生有很多孩子,但是活下来的并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孔东梅作为毛主席的后代,也有一定的压力。

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开创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孔东梅作为主席的后代,生活和工作应该都会得到一定的照顾。

但孔东梅却并不想要这种“照顾”,她说:“听别人说,外公经常说不要拿与他的关系唬人,言传身教,我们自然要听。”

孔东梅接着说:“很多人知道我的身份,所谓的照顾也仅仅是尊重我,毕竟大家对毛主席的感情还是在的。”

孔东梅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大家已经不会关注谁是谁的后人了,这样挺好的,我总是觉得自己是毛主席的后代,害怕自己做的不好。”

“我作为个人,还是愿意做自己,不想自己活在外公的光环下。”

对于孔东梅来说,“毛主席后代”的头衔会给她带来压力,而且她的母亲李敏对她很严格,甚至在她想入党的时候,说她不符合入党的条件。

毛主席作为国家伟人,是我们要一直追随的人,很多记者都想采访孔东梅,试图从她嘴里了解真正的毛主席。

2004年,一直拒绝接受采访的孔东梅罕见回应记者,在这次谈话中,我们也知道了一些之前不知道的事情。

孔东梅回忆在贺子珍身边的日子

2004年,孔东梅接受了记者的独家访问,并认真回答了每一个问题。

当记者坐下来看到孔东梅的时候,发现孔东梅长得和主席很像,记者便问道:“有人跟你说过,你与外公很像吗?”

孔东梅笑着回答:“有!”

记者问:“哪里像呢?”

孔东梅边说边指了指自己下巴的那颗痣:“这里,同样的位置,我外公也有一颗。”

说完,她便笑着说:“其实我妈妈更像,有一次理发,对方就说我妈妈长得和一百块钱上的大头像一样。”

随着采访的推进,孔东梅开始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尤其是在外婆贺子珍身边的故事。

据孔东梅回忆,她在外婆身边长大,听她念叨,她生下了6个孩子,但只有我母亲李敏活下来了。

虽然贺子珍非常爱李敏,但由于种种原因,李敏在贺子珍身边待得时间不多,后来外婆一人独居上海,母亲李敏定居北京。

孔东梅出生后,李敏深知贺子珍一个人非常孤独,便将孔东梅送到了贺子珍身边,让她代替自己陪伴贺子珍。

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对的,有了孔东梅的陪伴,贺子珍感觉自己的世界又有了光彩,她经常带着孔东梅出去遛弯,给她买好吃的。

闲来无事的时候,贺子珍还会和这个外孙女提起她与外公的事情。

贺子珍与毛泽东初识于井冈山,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最后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对革命伴侣。

之所以说他们是革命伴侣,是因为他们不同于普通夫妻,他们除了是夫妻外,还是战友。

他们结婚后,依旧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但贺子珍再怎么坚强,她也是一个女孩子,她有着脆弱的心。

在工作上,他们很是合拍,但在生活上,毛主席心里惦记着国家大事,有时候顾及不到贺子珍的感受。

在没有怀孕之前,这种现象贺子珍并不在乎,但在她怀孕后,她开始变得敏感,时间一长,有些事情就发生了转变。

贺子珍第一胎生的是女儿,毛泽东格外喜欢,但当时因为局势原因,他们不能带着她走,贺子珍忍痛将孩子送给了别人,结果半年后不幸患病夭折。

之后贺子珍又产下一名男婴,也因突发变故,后来下落不明,接二连三的打击,贺子珍一度难以接受,后来李敏出生,贺子珍的情况才好一点。

就在生活看似要平静了的时候,贺子珍身体出现了问题,身体中有弹片未取出,折磨得她痛不欲生。

后来与毛主席发生了争吵,其实这样的争吵以前也有过,但当时贺子珍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便负气离开延安,独自一人去了苏联,当时的李敏才1岁。

一年后,远在苏联的贺子珍收到了毛主席的来信,原以为是封怀念信,不曾想却是一封离婚书。

那一刻,她止不住的流泪,她痛恨当年自己的任性,更后悔离开延安,主席有着他自己的大事要做,当年也曾阻拦过她,可惜一切都晚了。

听着外婆讲这些,孔东梅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记者问:“你外婆有抱怨过外公吗?”

孔东梅坚定地说道:“从来没有。”

“她爱他吗?”

“是的,一辈子。”

孔东梅这时想起当年毛主席去世后,贺子珍在家中的场景,虽然她当时很小,但她也感受到了外婆情绪低落。

1976年,毛主席逝世,全国陷入一片寂静,人们都难过至极,一代伟人就这样离去了。

远在上海的贺子珍听闻消息后,第一反应并不是嚎啕大哭,而是自己转身回了房间,她独自伤心。

当时孔东梅只有3岁,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人们一下就变得严肃了,甚至有人哭泣。

看到贺子珍进房间,孔东梅也跟了进去,她没说话,就这样一直陪在外婆身边。

她依稀记得当时外婆的身体情况很不好,外婆有提到过想去北京,但身边人都劝说不要去,后来贺子珍情绪低落了很长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东梅逐渐长大,而毛主席纪念堂也开始对外公开,贺子珍非常开心,当时刚好她需要来北京检查身体,便提出要去纪念毛主席。

在经过组织上同意后,孔东梅、以及她的母亲李敏陪着贺子珍来到了纪念堂,在看到遗体的一瞬间,贺子珍强忍泪水。

而孔东梅则感觉到外婆的手瞬间变得冰凉,甚至颤抖了起来...

在外婆贺子珍身边待的日子里,她和外孙女说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外婆经常挂在嘴边,那就是后来见到外公的场景。

孔东梅:外婆提起与外公见面

贺子珍回国后,不久后就将女儿李敏送回了毛主席身边,毛主席当时距离见到李敏已经过去了9年。

那时候的李敏还是个小娃娃,再见李敏已经是个大姑娘。

见面后,李敏见到了照片里的人,李敏一个劲地问毛泽东:“主席,你就是我的爸爸吗?我终于见到你了。”

毛主席听后开心的不得了,随即也问起了她们在苏联的日子,当然也包括贺子珍的现状。

孔东梅说道,从外婆的眼神里看出,外公还是比较在意外婆的,孔东梅还说,贺子珍和她说过,回国后给外公写了很多信。

回国后,贺子珍曾多次给毛泽东写信,信中回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也希望毛泽东允许自己去北京看望他,但毛泽东没有回信。

1950年后,毛泽东给贺子珍郑重地写过一封信,他写道:子珍,希望你在上海安好,娇娇在我这里也很好,请你放心。

期间贺子珍也知道了一些事情,当时因为各种局势和不可抗拒的原因,她无法和主席见面,贺子珍也就不再提这件事情。

直到1959年,这年毛泽东已经66岁,贺子珍也有50岁,毛主席突然邀请贺子珍前往庐山见面。

原来毛泽东在庐山开会,从曾志口中得知贺子珍在南昌,往事如电影一般在脑海闪过,再加上距离不远,毛泽东便想着见贺子珍一面。

贺子珍高兴地去应约,7月9日这天,分别22年的毛泽东和贺子珍重逢了,见面的那一瞬间,贺子珍已经激动地说不出来话。

多年后,贺子珍和孔东梅说:“当年我见到你外公的时候,都不会说话了,只知道哭,你外公看我哭的差不多了,才开始和我说话!”

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贺子珍的脸上是带着笑意的,她或许做梦都想不到,那天会见到毛泽东。

那次谈话只有一个多小时,虽然短暂,但对于贺子珍而言,足够她回忆下半生,那一个小时对于她而言,实在是太漫长了,漫长到值得一秒一秒去回忆。

孔东梅还提到一个红毛毯,贺子珍一直思念毛泽东,有一条毛毯她非常珍惜,走到哪带到哪,从未丢弃,也从未告诉过任何人。

1984年4月18日晚上,贺子珍病情加重,一度进入昏迷状态,4月19日,贺子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5岁。

贺敏学和李敏作为她的家属,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贺子珍的后事,后来还专门请示了邓小平同志。

贺子珍去世的消息公布后,许多贺子珍的老战友送来慰问,邓小平更是敲定两件事情:第一:贺子珍的骨灰放在八宝山第一厅;第二,政治局委员以上干部全部送去花圈。

4月25日,贺子珍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骨灰被送到了北京,安放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贺子珍是第一个上井冈山的女红军,她轰轰烈烈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在看到她的遗物时,所有人陷入了沉思。

原来贺子珍留给孩子的遗物不多,只有两个皮箱,其中一个是贺子珍从苏联带回来的,装着的是她的日常用品,除了毛主席的信件,还有很多账单和发票。

其中有一张残疾证,是1951年组织部出具的证明,认定贺子珍的伤残为三等甲级。

但李敏知道,这么多年来贺子珍从未提起过,更别说是用这张证书去领过补贴。

另一个皮箱里则放着一条红毛毯,这是贺子珍离开延安时带的红毛毯,这条毛毯是她和毛泽东结婚时用的,李敏无法想象贺子珍度过了多少个睹物思人的不眠之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曾惦记着贺子珍,孔东梅说:外公的旧衣里藏有秘密,是文章开头的那一件破得不能再穿的上衣。

孔东梅是李敏的女儿,李敏一直嘱咐她:“你外公希望你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孔东梅也一直在学习。

1999年,孔东梅考上了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回国以后,孔东梅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

在此期间,她也查询了不少关于外公外婆的资料,从而写了很多关于毛泽东的文章。

在翻阅资料时,看到了李银桥的回忆,关于那件上衣,她一度控制不住自己的泪腺,但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这样的结果是历史造成的。

但总的来看,毛泽东也在思念着贺子珍,他们的爱情不是我们这辈人可以体会的,他们的爱情超乎时代,值得我们去学习。

0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