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网络环境中,特别是自媒体发达的当下,常常出现“这个公司不能没有”、“那个公司可以有”之类的论调。这些观点虽然突显了部分企业在大众认知中的独特地位,但是也折射出一种片面化、极端化、情绪化的评价倾向。
我国的企业格局犹如繁星璀璨的星空,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中小微企业,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散发着光芒,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那些被强调“不能没有” 的企业往往在科技前沿,国际竞争舞台上表现卓越。例如华为,在5G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研发,使其在全球通信行业拥有强大话语权,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依然坚韧前行,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立下赫赫战功。又比如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不仅仅推动了国内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还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提升了我国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国际形象。

然而,那些被视为“可以有”的企业同样功不可没。众多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它们洗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在丰富市场供给、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地域层面来看,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往往在技术创新、国际贸易等方面占据先机,它们引领着产业发展的潮流,是我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先锋。
但是中西部地区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方面承担重任。比如西部众多能源企业,给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输送能源,同时为当地经济建设贡献自己力量,同样不可忽视。

合法经营是企业的底线要求,在此基础上,企业以不同方式和规模推动着我国建设。我们应该并弃企业评价中的片面观念,尊重每一家合法经营企业的贡献。政府部门应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各类企业都能在政策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社会舆论也应当倡导多元包容的企业评价文化,鼓励企业在不同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发挥优势。
我国的企业群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如同交响乐团中的各种乐器,只有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奏响我国建设的壮丽乐章。无论是被大众瞩目的明星企业,还是默默耕耘的中小微企业,都值得我们尊重和认可,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包容的企业发展生态,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人为用感性方式去区分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企业都是不理智,也是不健康的,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和谐发展,都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或者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