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中美关系趋于紧张,主要是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围堵越发不择手段和不加掩饰,正如中方所说,已经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连“巧取”都没有,只剩“豪夺”了。
无论是对华为的禁运,还是芯片的封锁,都是基于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的卑劣打压。
最近又有媒体披露,美国对中国影响力的遏制,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克罗地亚里耶卡港
2021年,克罗地亚的里耶卡港口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招标引来了包括中国和欧洲的许多港口运营企业参加,由于中国企业在运营经验、现代化程度以及报价等多方面的优势,顺利赢得招标,取得了里耶卡港的升级改造和运营权。
里耶卡港位于亚得里亚海航线
而这一消息严重刺激了美国,因为在美国人眼中,位于地中海中部,深入欧洲内陆的里耶卡深水港是关键战略港口,北约经常将这个港口作为军事装备进出中欧的门户,美国海军也曾用该港口来维护和修理船只。
里耶卡港战略位置极重要
美国官员说,当中国公司获得该项目权益时,他们很震惊,时任川普副国安顾问说:“我们对中国拥有或经营港口特别警惕”。
他们认为,如果里耶卡港口被中国“控制”,那么北约就更难通过该港口运输军事装备。
为此,美国立即开展台面下的操作,利用外交情资和多元手段“说服”克罗地亚,拒绝中国企业,为此,还暗中支持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参与竞标。
马士基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和船舶运营商
并且不只美国,也连欧盟也加入了施压的行列,最终,克罗地亚方面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取消了第一次招标,并重新安排投标,最终将这单27亿欧元的特许经营权交给了马斯基旗下的运营公司。
克罗地亚交通负责人在被问到此事时,隐晦地表示:此事件中没有直接干涉行为,不过的确存在一些“暗示”,并且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克罗地亚元首米拉诺维奇
可以看出,其对这件事情的小心翼翼,因为这违背了最基本的商业规则,是以地缘干预商业的典型操作。
还有美国官员披露,在关于里耶卡港口的讨论中,克罗地亚官员曾提醒美方谈判人员,一直以来,克罗地亚努力想要获得美国的免签国待遇,以及签署双边关税条约以避免重复征税,当年9月,克国居民被授予免签居留美国3个月的权利,而双边关税条约也在隔年签署。
美国遏制中国影响力的行动持续至今,中国已经拥有西班牙、比利时和希腊的部分港口股权,去年,当中国想要入股德国汉堡港时,美国再次出手,公开警告德国:我们强烈建议不要让中国获得控股权。
而结果也如他所说,中远集团的持股比例从计划中的35%降低至24.9%,失去了港口管理决策权。
德国汉堡港
在此之前,由中国承建的阿联酋商业港口哈里发港,也被美国污蔑为正在建造“海军基地”,向阿联酋施压令其停止施工,还威胁称如果继续让中国施工就终止向阿联酋出售F35战机的计划,这件事情还引发阿联酋官员的愤怒反应,表示F35不要也罢。
直到现在,由马士基集团运营的里耶卡港仍未完工,据估计,直到2025年5月才会全面竣工,但是中国也并非完全被排除在外。
运营公司表示,里耶卡港所用的起重机仍然需要从中国购买,并且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出口国,所以无论如何,“中国人都会出现在交易里”。
卡内基研究院的专家表示,中国在世界码头及海运中具有领导地位,“美国都很难在所有问题上‘挫败’中国”。
正如这位美国学者所说,美国竭尽全力在全球范围内围堵中国影响力,可谓是螳臂挡居,与中国影响力的扩张速度和范围相比,他们的努力显得杯水车薪、微不足道。
就在他们阻止里耶卡港由中国运营的同时,美国国内港口80%的起重机都由中国制造;在亚洲地区,西方企业被要求离开中国,但却没有任何东南亚港口可以处理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全球最大的10个港口中7个属于中国。
上海港
所有这些都表明,美国人的挣扎是徒劳的,中国的崛起无法阻挡,越早认清这个事实,与中国坐下来冷静谈判,展开双赢合作才是正确的道路,一味地“反对”、“围堵”、“打压”,最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美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