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进入中年危机?车主焦虑:换电池不值,二手车市场还凄惨

科普大学徒 2025-01-14 17:14:31

2016年,为了抵消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顾虑,国家作出相关规定,动力电池有着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期。

可时间转瞬即逝,首批2016年前后的新能源车主,开始陆续达到质保期限,未来车辆该何去何从成了不少车主心中的担忧,8年过了,电池会不会突然衰减严重?换电池是不是比买个新车都贵呢?

电池脱保,车主慌了!

之所以这么多车主都会心中忐忑,终归还是逃不开电池衰减这个不可逆转的难题。

车开久了,电池跑的距离越来越短,充电次数越来越多,其实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和电池的“芯”密不可分。

电动车的电池现在就两类,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场景十分广泛,高安全性和长寿命也让人用起来极为放心,可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太低,续航能力明显不如三元锂电池,而三元锂电池却有个容易自燃的大毛病。

就算抛开这些不谈,两种电池在充放电循环上都有个衰减的硬伤。

电池每充满电再放光电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循环。当这种循环次数累积到一定量时,电池的容量就会逐步衰减。

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约为3000次,三元锂电池则更短,只有2000次以上。几千次看上去不少,但放在车这个产品上就有些不够用了。

假设一辆汽车每周需要充两次电,那么一年下来累积的循环次数大概为100次。

根据这种使用频率,磷酸铁锂电池在使用6到8年后性能会出现显著下降,而三元锂电池则会在4到6年后表现出类似的衰减趋势。

这还是理论数值,汽车的使用环境十分复杂,每个车主的使用习惯,汽车常用的环境温度以及充放电的方式,都是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所以电池在每个车主手里也变得千差万别。

有许多开车比较废的车主,已经发现现有车辆的续航里程,比之以往有了1/3左右的衰减。

影响新能源车性能中最关键的就是续航,续航少了车辆的使用体验也就急剧下降,这就让许多新能源车主十分头疼。

燃油车要是坏了,修修补补还能开,可电池要“坏了”,剩下的只有换电池这一条路了!

脱保后车主怎么办

说起来换电池只有三个字,可真的摊到个人身上可就难受了!动力电池的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20%以上。

这20%还是针对新车价格计算的,如果一辆老车开个七八年后,要面临的是动辄新车售价20%的电池更换费用,也就意味着这辆车的残值几乎归零了。

所以每个新能源车主在电池衰减时都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换电池不如换新车,可车对于中国家庭来说还是一个大件儿,也没几个人能做到换车如换衣服般轻松惬意。

而且就算狠狠心准备换辆新车,二手车市场也一样会让人头疼不已。由于担心电池寿命,二手车市场里,七八年车龄的电动车并不受待见。

二手新能源车难卖已经成了各大二手车交易市场中的潜规则,许多客户宁愿买三四年的燃油车,也不愿意买价格几乎降到膝盖的二手新能源车。

好在许多车企推出了力度还算大的换新政策,算是给了首批新能源车主一个相对实惠的选择。

既然时间节点到了,大批新能源车都面临退出市场的命运,那退役的电池都去哪儿了呢?

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电池衰减针对的只是车辆应用的场景,虽然这些电池已经无法满足汽车长续航的需求,但放在其他领域使用依然电量十足。

所以只要电池容量还在20%以上,就仍旧有再利用的价值,可以用作储能设备、家庭备用电源、甚至是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叉车的动力源。

等到电池真的衰减到一定程度,就只能进行最终回收了。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有82万吨动力电池退役,但按照现有的回收规模,只有不足5%的旧电池能得到规范化回收。

退役电池虽然已经不适合储备电能,但只要工艺得当,可以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锂、镍、钴等有价金属,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电池困境修正中!

说到底,电池的问题依然在束缚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要电池技术不突破现有格局,那么新能源车始终都会面临着电池老化的硬伤。

这些年科学界和企业都在想方设法的寻找解决办法,过去这些年相关技术的进步也算是日新月异,各种解决方案和新技术不断冒头。

有人提出使用新的电池材料,有的实验室退出了更耐用的隔膜,就连电池回收技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的新技术,能够精准控制电池颗粒的尺寸。

这种极为整齐划一的排列,可以确保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步调一致,直接提高电池的性能。

现在技术已经进入到投产阶段,在湖南已经有一条千吨级生产线正在运营。虽然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池衰减的问题,但已经让未来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了。

我国在负极材料上也取得了突破。电池负极一般是由石墨材料制成,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把目光锁定在了硅负极上。

这种材料的理论容量是石墨的十倍,之前科学家们也曾注意到硅材料的良好特性,但由于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严重,安全性问题一直没能克服。

但上科院的专家们创新性的引入了纳米技术,用一层结实的纳米包覆结构,成功解决了硅材料的安全问题,既能阻止硅材料膨胀破损,还提升了它的循环稳定性。

现在此项技术已完成中试验证,开始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

隔膜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扬子石化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他们生产出的高性能隔膜不仅有更好的透气性和一致性,还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

目前这种国产隔膜,已经得到了多家国内新能源车企的认可,成功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新能源车电池技术比之8年前已经进入下一个世代,所以大可不必对电池的问题太过忧虑。更何况这些年我国在固态电池领域,也取得了相当的突破。

如果说液态锂电池是新能源车走上市场的关键技术,那固态电池将会是新能源车彻底击败燃油车,让人类交通方式进入下一个时代的契机。

传统电池的能量释放模式,是电离子在液态电解液中循环往复运动完成的,固态电池就直接升级成固态电解质,能量密度比液态电解液提升数倍,续航直接翻倍不说寿命也显著延长,同时还没有自燃的风险。

将固态电池看成现有锂电池的完全升级版一点问题都没有,只不过固态电池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商业化量产还有一段距离。

虽然有些汽车厂商在推出汽车时,也曾宣传过自家新车使用了固态电池技术,但这些电池距离真正的固态还有一定距离,现有的固态电池也仅在某些特定领域做小规模测试。

不过我们要相信现今我国的科研能力,虽然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落地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科学突破谁又说得准呢?

说不定几年之内固态电池就已经成为现实了,那时就是“电池恐惧症”彻底消失的时刻。

技术的突破距离百姓的生活还是有些遥远,至少对于现在电池面临过保尴尬的车主来说更是解不了燃眉之急,但也不必太过担心。

16年国家实施的政策,只不过是当时新能源车刚开始发展时的临时性决策而已,各车企和政府也在着手搭建更好的售后服务体系,绝不可能让广大车主成为新技术突破路上的小白鼠。

现在已经有业内专家提出了建议:可以由动力电池企业、车企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同搭建一个完善的动力电池售后服务体系.

确保消费者对电池健康状况心知肚明,售后服务的透明性,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为了响应这些好的,有些厂家已经提早开始行动提出了“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服务,降低了质保门槛,提升消费者的信心。

更多的车企也与第三方维修品牌合作,推出更为细致的检测和维修服务,进一步提升售后水平。

车主朋友们大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相关的政策一定会的、在不远的未来出台。

结尾

虽说目前电池脱保确实让人头疼,但我倒觉得未来并不悲观。

从国家层面正在不断加大力度完善整个新能源车的产业体系,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或许耐心等一等,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整体来看,现在新能源车的“电池困境”充其量只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成长的必由之路而已。所以车主们也大可不必太过焦虑,车要开,日子也得过,安心等着新技术、新政策为自己兜底。

真正“电池无忧”的那天恐怕已经不远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