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中国输的印度最终自己输得连裤子都丢了

浮生半梦情难舍 2025-03-25 16:05:57
印度人有一句俗话“别等牛奶凉了再喊奶娃。”可惜,有时候动作晚了,付出的代价比原先的损失还要大得多。过去十年间,印度为了押注所谓的“印度制造计划”,拼尽全力唱了一场以中国为反派的独角戏,虽然声嘶力竭,却难掩观众稀稀拉拉的掌声和台下翻白眼的家伙们。如今,现实的巴掌一个接一个,打得莫迪政府晕头转向,且一脸懵然。

从头说起,这一切得从十年前的“印度制造计划”说起。这计划乍一听名字挺动人的,仿佛昭示着印度要一改往日闭塞懒散的形象,扬帆驰向制造业强国的光明未来。事儿可没那么简单。这计划的真实面目就是堵住自己的耳朵,赌别人摔倒。莫迪政府并不是在强化本土制造业的基本盘,而是压上一切赌注,赌中美博弈会走向中国的失败,制造业链条会因此“自来印度”。可真要说“印度制造计划”这十年干的活,你就得扶好耳朵。先是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在印度撒钱撒力,一步步帮印度搭起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框架,眼看这产业正要展翅高飞,市占率一路飙升,结果印度突然冒出一个“偷税”名义,直接扣了这企业几乎上百亿人民币的资产。又是封禁中国电动车投资,俨然一副“我自己捞不着,也别让你跑出来”的态度。到了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时期,印度更是抓紧机会配合演出,指着“疫情防控”的旗号,断绝了与中国的大规模人员往来,还封禁了数以百计的中国应用程序。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大的层面上,印度不断往中印边境集军事力量,配合美国企图打个“经济+地缘”的组合拳。与此在像金砖国家与上合组织这样本该以合作为主的平台上,印度也频频“另有动作”,试图制造议题干扰。混乱制造得热闹,但发展方向却是绿色的稻田越荒凉。自信的印度不仅未觉察自己行为的得失,甚至还玩起了数据魔术。莫迪政府自豪地调整了自身的GDP核算,你可能难想象,这调算的变化让印度“突然”迈上了四万亿美元GDP台阶。可偏偏自家媒体人不给面子,直接戳破这一数据“精算”实际GDP不过两万多亿。漂亮的数字只是数据报表里一层虚幻的粉饰,和现实的广袤贫瘠成了鲜明对比。

话术与操作看似风驰电掣,但连印度自己恐怕都没想到,结果却是另一番模样。美国没赢下与中国的这盘博弈,但印度却着实寄了身边的位置。原本指望从中“捞点好处”,结果制造业非但没自己跑来,反倒来了个转机美国的流弹打到了印度身上。制裁?关税?美国的刀最终也捅向了这位“印太战略”的准小弟。意识到自己闹了好几年笑话之后,印度突然转身“表白”,撤兵边境,还意图挽回昔日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失去市场信任不难,想重建却太难。制造业讲究的就是供应链的稳定与逻辑性,而在这十年里,印度先是呼风唤雨,后又百般颠覆,仅凭口头表态谁愿意轻易重建信任?有人可能会问,印度作为有着庞大人口红利的国家,为什么这十年的光景反而加剧失落?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的发展逻辑完全偏题。它寄希望于拼命掠夺他人资源,却从未真正问问自己脚踩的地基是否够稳。就像是一个大学生组队做研究,人人都在组队协作,而这位“独行侠”却挤在角落里作弊偷答案,天真地以为可以交出满分答卷,可迷之自信注定得不偿失。而更可悲的是,印度这一系列“豪赌”的棋局里,甚至都没有真正为了印度老百姓着想。基础设施不行,教育普及率也在原地踏步,可偏偏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高调表现却始终不减。在中国试探,在美国之间摇摆打拼,直到时间证明了“空谋策略顶多成段子”。有人说,满桌好牌被打得稀烂,这十年的印度就是一个绝佳案例。
0 阅读:50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