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刺每次和流量大队打比赛,就注定是场外的硝烟会比场内更大,尤其面对“反帝反封建”分子索汉时,对面的球迷会更兴奋、更来劲——索汉每个动作都会被摆在放大镜下仔细研究。
而昨天的比赛,偏偏又上演了一出戏,索汉和范德彪差点干起来,这让索汉更成了对面球迷的众矢之的——他们才不会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敢和我们的人起争执,错肯定在你!
事实上,通过慢镜头回放可以看出,范德彪在防索汉时有一个肘往前推的动作,裁判哨子有点晚,然后响哨后范德彪依然有一个手上的动作,这下彻底惹毛了索汉。
说好听的,这叫防守强硬,说不好听的,就是“手贱”,最后那下,明明是不必要的。
本来索汉也是一个有点喜欢搞事的人——这点不否认,于是他做出把球往范德彪身上砸的动作——野球场上这么干,一般双方也会干起来,更何况五大三粗的NBA球员。
裁判做出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春秋笔法,两人一起驱逐。这看似公平,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是在照顾主场球迷的情绪。
追究冲突核心原因的双视角,范德彪在防守时有肘击动作,但裁判并未第一时间吹罚犯规,这一动作可能引发索汉的不满,成为后续肢体冲突的潜在诱因。
然而,由于索汉后续反应过激(扔球、未退让),舆论更直接关注其“主动升级冲突”的行为。相较之下,范德彪的推搡被部分球迷解读为“本能反应”,甚至有人称其“维护了防守强度”。
然后,还有一个我们不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舆论偏向索汉的多重因素,他的场外争议历史,索汉此前因社交媒体上针对国王的争议言论引发流量大队球迷群体不满,他们长期对索汉带着偏见,所以此次冲突被部分球迷视为其“延续挑衅风格”的表现。
而对于范德彪的表现,他们自认为还是防守强硬,而忽略了他前面的动作。
我们再解读一下裁判判罚, 之所以选择将两人驱逐,各打五十大板,是认为范德彪虽然有主动挑衅的意思,但索汉的扔球动作被认定为更明显的违规行为。
也即是,出现这情况时,正常反应应该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个对象如果是KJ,那倒很有可能,但好巧不巧,对象是索汉。
作为联盟流量最高的球队之一,某人庞大的球迷群体更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对手球员——这基本上是他们一惯的作风——理性的球迷除外。
所以事件被部分流量球迷解读为“索汉挑衅湖人权威”,而范德彪的强硬回应则被合理化。
总结下来,索汉扔球的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且符合其“争议新星”的媒体形象,因此他反倒成了冲突的挑起者,而范德彪的肘击动作因裁判未及时判罚,在赛后讨论中容易被弱化。
只能说,索汉亏在“身份”敏感,以及,对上刚好是流量大队。
虽然索汉的行为看起来很爽,年轻人嘛,总是有脾气的,但还是那句话,对上流量大队时,还是需要长点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