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孙殿英被解放军活捉,刘伯承:此人不可杀,他对我们有恩

赢梯说事 2025-02-21 04:58:12

曾盗过清皇陵,投靠过蒋介石,孙殿英的一生如同墙头草一般,从无定数。

1947年,由于国民党援兵迟迟不至,孙殿英最终成了解放军的麾下败将。

“我命休矣!”被押解途中,孙殿英垂头丧气的不住感慨,眼中满是哀怨之色。

刘伯承见了后,忍不住笑了:“别担心,你对我们有恩,我们不会杀你。”

一直以来,孙殿英都是蒋介石麾下军阀,为何会对共产党有恩呢?

孙殿英和国民党的纠葛

孙殿英出生于1889年,他的命运和时代一样,如同一个草芥,随风飘摇。

也正因此,孙殿英并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是一个趋名逐利的人。

早年间,他常在家乡混迹,在当地逐渐起了名声,便拉拢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

那时候,孙殿英眼中只有一点蝇头小利,可是接触到革命思想之后,他开始盘算着怎么扩大自己的队伍。

于是他带领队伍加入了冯玉祥的队伍,成了革命军的一员。

所以他一开始参军只是为了逐利,并不是为了报国救民。

在河北驻扎期间,孙殿英盯上了清东陵,这是乾隆皇帝的陵寝,修建于清朝最鼎盛的时期,耗资白银百万之巨。

视金钱如命的孙殿英看上了里面的珠宝,但是溥仪等清朝皇室中人毕竟还活着,贸然挖掘清东陵必然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于是孙殿英便假借军事演习的名义,悄悄开始挖掘清东陵了。

孙殿英找了很久才找到了陵墓地宫的入口,但是在探索过程中还遇到了不少诡异的事情,但是这并没能阻挡孙殿英盗墓的决心。

最终他们在里面发现了数具白骨,然后才找出来了一些珍贵的文物。

孙殿英盗墓事件发生后,溥仪极为愤怒,将他视为自己一生之敌,而举国民众对他的做法也是多有指责,非常不满。

却没想到,孙殿英这次挖掘出来的宝贝,竟然成了他投靠蒋介石的敲门砖。

明面投诚,暗度陈仓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玉祥决心走上反蒋抗日的道路,这条路注定困难重重,而孙殿英看他背后没有任何依仗,便开始为自己盘算退路了。

在国民党的游说下,孙殿英带领队伍退到了西北地区,既不和冯玉祥发生冲突,也和蒋介石这边有了交代。

后来,孙殿英为了保全自己,投向了蒋介石,开展了对日伪军的作战,甚至一路官至国民党中将。

结果因为贪生怕死,孙殿英在1943年又投靠了日伪军。

原本这样一来,孙殿英无论在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这里,都已经是必死的存在了,可孙殿英是个精明的人。

投靠了日本人之后,他完全没有作战的心思,原本就只是为了保命,孙殿英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给日本人卖命?

日本人让他对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发起“扫荡”,孙殿英唯唯诺诺地答应了,可是转头又悄悄和共产党搭上了线。

他曾悄悄给共产党的抗日军队让过路,还送过一些物资,偶尔还会送出一些情报。

尽管不多,但是这仍旧为抗日提供了不少助力,这些举动后来也成了孙殿英的保命符。

刘伯承的指令

1945年,日军宣布投降后,孙殿英再次站在了命运的岔路口。

不过很显然,唯利是图的他并没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还是选择了投靠蒋介石。

蒋介石之所以不处置他,也是因为孙殿英手中握有兵权,是对抗共产党的极佳助力。

孙殿英不明所以,成了蒋介石挥向共产党的一把尖刀。

1947年,汤阴之战中,孙殿英被刘邓大军围在小小的汤阴地区,无路可退。

此时孙殿英原本想要投降,毕竟“审时度势”向来是他的优势。

关键时刻,蒋介石给了他一个糖衣炮弹,孙殿英一琢磨,觉得继续抵抗下去,如果打赢了得到的嘉奖必然是丰厚的。

因此他下令,决意要和解放军抵抗到底。

刘伯承原本念在孙殿英帮助共产党,不想要完全撕破脸,没想到孙殿英如此不识好歹,于是便率领军队发起了最后的猛攻。

不出两天时间,汤阴就被彻底攻破了。

孙殿英成了败军之将,此时的他恨不得将蒋介石生生活剥了,说好的物资没送到就算了,就连援军也迟迟不来。

“去,告诉解放军,我们投降!”孙殿英当机立断,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不久之后,他就被带到了刘伯承面前,此时的他并不清楚自己的命运,看上去略显沮丧。

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够保全一条性命,就足够了。

刘伯承忍不住笑了:“你不用担心,我们不会杀人。”

孙殿英眼前顿时一亮,抬头看着刘伯承。

“之前你帮助过我们,算是对我们有恩,共产党不杀有恩之人。”

孙殿英也没想到,自己多年前给共产党传递的那些情报,行过的那些方便,如今竟然成了自己的保命石。

后来孙殿英被免于责罚,只是关押在监狱中进行思想改造,这期间他不止一次对刘伯承的不杀之恩表示感谢,也对共产党的宽大处理表示过感激之情。

但是他早年间太过放纵,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尽管组织请了医生为其诊治,可孙殿英的身体状况还是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在监狱中病逝了。

可怜他这一生见风使舵,最终也没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

百度百科:孙殿英

0 阅读:2

赢梯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