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秀镇在桂平市区东南61公里,唐武德四年(621)始设罗绣县。镇内有秦汉、唐宋时期,广西最古老的大泽岭采石场旧址。在秦汉之前,这里已有岭南骆越土著民族居住。

罗秀米粉是中国一绝,中央电视台曾以奇特的米粉专门介绍过,据说香港记载的中国十绝中就有罗秀米粉,是桂平历史上的三宝之一。

2、植棠村在罗秀镇东南,古民居群长约200米、宽约50米,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包括大夫第、克昌祠、明经第及双衡庄。四合院、硬山顶、青砖黛瓦,台阶、地板皆青石砖铺就。每进都有天井, 前后院以侧门和回廊相互贯通。



克昌祠在村中央,在村里李氏宗祠中最著名,三进1819年建成,头厅为寝堂,中厅拜亭四檐滴水,三厅是家族议事之所,两侧均有横廊房,前后共花了18年。



3、南乡村在中沙镇西南,桂平市最南端,与兴业县交界。村中韦氏家族豪华庄园,有洋气的松柏庄、典雅的大夫第、优雅的明府第等。


大门设在前厅,中间正厅是主体,各厅之间有天井相隔,后厅设神龛。洋书房在后厅的背后,主人的卧室在左侧,包括闺房、绣楼,右边是客厅。整座建筑屋脊饰有花草或小蹲狮,封檐板饰山水、花鸟、人物等浮雕,后正厅、右一厅和洋楼内的天花均采用覆斗形藻井。墙上壁画内容丰富,画工精细,洋楼上的壁画有外国建筑图案。


尚德堂富丽堂皇,始建于1908年,屋脊上装饰有花草和小蹲狮,封檐板饰有山水、花鸟、人物浮雕,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四角均有瞭望楼。木雕、砖雕、石雕、灰塑、泥塑及壁画,巧夺天工,极其精美。

整幢建筑有三殿五厅六楼一阁共99间(即上、中、下三殿客厅、饭厅、北厅、花厅、南厅和石楼、洋楼、东南西炮楼及东楼阁),j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尚德堂共有壁画2000余幅,绘画题材广泛,有梅兰菊竹、花鸟鱼虫等。不少作品皆有典故,如张松献图、鹿乳奉亲、牧童晚归、八仙聚欢等无一雷同。


松柏庄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墙上的雕画清晰可见,在清代中西建筑文化融合难度很大,欧式建筑在国内也很少见。





大夫第又名芝兰庄,建于1902年,有壁画200多幅,其中不乏异域风情、西洋情调。岭南建筑三进三堂六天井,建筑面积3360平方米。


正堂左右是厢房和东阁楼,西面有两个镬耳形照壁,又称官帽照壁,是官第的象征。



大夫第的壁画和泥雕有龙凤图案,大门上是双凤朝阳。这些壁画和泥雕,内容和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梅兰南竹,蝠鹿龟鹤,又有西洋风情,外国名胜。




明府第是拜祭祖先的地方,有警示的对联:明明白白做人,府府州州清廉。

4、公元前214年,公元前111年,秦汉武帝均置郁林郡、布山县,郡县治所同在桂平西南50里处,即今蒙圩镇新德村古城屯。现存古民居60座,最早建于清乾隆年间。


房基用花岗岩条形石块垒筑,大门处有用花岗岩做的石墩、门框、门槛。墙上有飞禽走兽壁画,梁柱屏风等有木雕龙凤。


古城曾发掘有秦砖汉瓦的残片,在古城西南方发掘出几十公斤的秦汉时期钱币还曾出土铜钟、铜鼓等文物。1998年《太平天国》曾在此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