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凤翔区六营村:传承泥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城市网陕西 2023-11-13 17:47:28

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地处凤翔区东南3公里,位于大东湖景区东端,雍城湖东岸,有“中国泥塑第一村”之美称。该村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称号。目前,六营村有11个村民小组,828户,3175口人。2022年全村268户从事泥塑生产,实现产值4200万元。

据介绍,六营彩绘泥塑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曾在各大展赛上频频亮相,特别是在2002年、2003年,泥塑马、泥塑羊相继登上国家生肖邮票;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7年泥塑凤尾鸡成为央视春晚吉祥物。在2022年六营民俗村被评选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夯实泥塑产业基础

金黄稻谷千层浪,累累瓜果十里香。在这个硕果丰收的时节,走进泥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六营村,宽阔的水泥青石砖路干净平坦,家家户户铺就的青砖灰瓦地面,仿古外墙和门头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

六营村泥塑六营泥塑始于周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之一。又以威武可爱的造型、鲜艳明快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线条和浪漫神奇的纹饰在众多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胡深、胡新民、胡永兴等新老民间艺人的带动下,六营村潜心钻研制作工艺,推陈出新、升级包装,开始走向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近年来,六营村充分挖掘泥塑文化资源,及时建立起凤翔泥塑陈列馆,挖掘整理、保存展示老模具、老样子、图谱等实物,保护文化遗存、守住传统工艺、体现地方特色。同时,通过组建成立泥塑专业合作社,打造出省级凤翔泥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观光游、研学游、体验游,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夯实产业基础,逐步走出了一条“彰显泥塑,打造精品,带动旅游”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新路。

此外,村党支部还通过承办全国泥塑绝活大赛、宝鸡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宝鸡市文化旅游节暨凤翔泥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旅游扶贫产品展销会、“先秦古都·醉美凤翔”旅游景区及精品线路推介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提高泥塑产业的知名度,扩大产业影响力。

据介绍,六营村2022年1月谋划的泥塑体验园项目,8月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70余万元建设“城关镇六营泥塑体验园及非遗研学基地”项目已于2023年6月开园迎客。目前,六营村有非遗传承人讲师15名,可提供泥塑、木板年画、剪纸等14项非遗体验项目,可满足240人同时体验研学。据统计,开园以来,六营村累计接待学生21批次、游客4000多人,村集体经济收入4.1万元。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100万元以上,解决六营及周边村100余名群众就业。

实施“书记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为了更好的传承非遗泥塑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2021年11月,城关镇六营村实施雍锦园“书记项目”,即六营非遗文化传承人之家及凤翔小吃体验街建设项目。该项目由陕西六营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53.37亩。主要新建非遗传承综合楼1栋2层500平方米,文创中心1座1500平方米,美食一条街商铺78间约6000平方米,非遗文化传承人之家及民宿73套约11850平方米及其他配套设施,并对泥塑广场景观等设施提升改造。

据悉,该项目的整体建筑风格融合秦文化和六营泥塑特征,与现六营景区风格保持一致。其中建设内容包括凤翔小吃体验街、文创中心、非遗文化传承人之家、非遗文化民宿、 生态智能停车场、 党建阵地及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建设、泥塑文化广场景区提升改造项目七个部分。

此外,该项目聚焦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内容的“三变改革”,将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美丽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休闲旅游观光、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劲动力。

“该项目建设时限为2023年至2025年,已于今年5月项目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实施美食一条街主体建设,已完成投资2300万元。”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介绍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及研学学生80万人次,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益500万元,带动安置就业300多人。同时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拉大六营民俗村景区乃至大东湖景区框架,促进六营村全面振兴以及凤翔文旅的融合发展。

打造泥塑文化品牌,助力文旅蓬勃发展

近年来,六营村党支部审时度势,以泥塑产业为龙头,挖掘秦文化根脉,建设非遗民俗村,大力发展泥塑文化旅游产业。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统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非遗泥塑文化传承发展行动,探索出一条“生态与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目前,六营村已相继建成中国泥塑园、民间工艺传承体验区、综合展示区、旅游服务区、牡丹观光园、农家风情园、泥塑公园等,延伸出民间工艺特色体验游和西府乡村风情体验游两条旅游环线,将泥塑产业和乡村休闲游深度融合。同时,六营村泥塑产业的不断完善还将间接带动凤翔大东湖景区、雍城湖湿地公园、饮风苑湿地公园、凤翔博物馆、乡村民宿等周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凤翔最美的游览区。

据了解,中国泥塑文化园内的“泥塑坐虎”,高达二十一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泥塑虎,进一步彰显了六营村在泥塑领域的地位。

此外,村党支部联合胡新明大师投资500多万元建成民俗艺博园和传承人之家,是集西府手工艺品生产、收藏、演示、展示、销售为一体,已成为中央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研学基地,与毗邻2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学生传统文化体验合作协议,每年全国各地有超过万余人次来此研学习作、娱乐休闲、品尝美食、传承体验。据数据统计,2022年民俗村全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0万元。

凤翔六营村一块块光彩夺目的“金字招牌”吸引着八方来客前来观光体验,成为宝鸡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及凤翔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未来的发展中,六营村将继续坚持走“泥塑+旅游”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泥塑产业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还将加强泥塑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建设美丽乡村、繁荣乡村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满怀信心地说。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