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的黄昏: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联合舰队一等驱逐舰一览(一)

知行说军事 2025-01-28 04:54:28

一等驱逐舰,排水量均在1000吨以上,根据《日本海军舰艇命名基准》,以气象名称命名,但也有一些特例,和二等驱逐舰一样以植物花草命名。

峰风级

共建造15艘,102.6m长,8.9m宽,满载排水量1350吨,装备4门120mm舰炮、3座双联装530mm鱼雷发射管、2挺6.5mm机枪。

该级舰为配合战列巡洋舰作战,航速可达39节,四号舰岛风号一度创下40.7节的日本海军航速纪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舰种老旧,一般用来执行巡逻、护航、搜救、训练等任务。

峰风号,1920年5月29日完工,1944年2月5日在台湾海峡被美军油鲱鱼号潜艇击沉。

已改装反潜火箭的泽风号

泽风号,1920年3月16日完工,一二八事变中曾为空袭上海的航母护航。太平洋战争后期拆除部分主炮和鱼雷发射管,加装9联装150mm反潜火箭,担任对潜作战和神风特攻队的训练舰,日本战败后解体。

冲风号,1920年8月17日完工,一二八事变中支援航母空袭上海,1943年1月10日在千叶县海域被美军潜艇扳机鱼号击沉。

岛风号,1920年11月15日完工,淞沪会战期间在黄浦江被中国军队攻击,第3驱逐舰队司令伏见宫博义王也被射伤。1943年1月13日,已转为哨戒舰的岛风号在新爱尔兰岛海域被美军鹤鱼号潜艇击沉。

滩风号,1921年9月30日完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拆除部分武装进行改造,可容纳2艘登陆艇和250名陆战队员,1945年7月25日在龙目海峡被英军潜艇坚持号击沉。

矢风号

矢风号,1920年7月19日完工,后期改为训练舰,配合海军航空队执行任务,日本战败后解体。

羽风号,1920年9月16日完工,1943年1月23日在卡维恩海域被美军鹤鱼号潜艇击沉。

汐风号,1921年7月29日完工,1944年进行改造,拆除3门舰炮和鱼雷发射管,加装8门13mm机枪和6门25mm双联装机炮,并在舰艉加装回天鱼雷投放滑轨,可搭载4枚回天自杀鱼雷。日本战败后负责运送南洋、台湾等地日军回国,1948年解体。

秋风号,1921年9月16日完工,1944年11月3日在南海被美军潜艇鸭嘴鲶号击沉。

夕风号,1921年8月24日完工,曾作为凤祥号、瑞凤号航母的护航队成员参加中途岛海战。1945年7月24日,海鹰号航母触礁,夕风号成功将其拖回泊地,是日本海军史上唯一一次驱逐舰抢救触礁航母的案例,日本战败后被英国解体。

太刀风号,1921年12月5日完工,曾参与菲律宾作战。1944年2月18日在特鲁克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帆风号,1921年12月12日完工,1944年7月6日在苏拉威西海域被美军潜艇海鳊号击沉。

野风级

共建造3艘,也称为改峰风级,规格参数和武器装备与峰风级一致,改动主要是原第3和第4座舰炮中间设置了第2和第3座鱼雷发射管,这样的设置在同时操作时会影响弹药补给。所以在该级舰上将第2和第3座鱼雷发射管放在了第2座舰炮后,第3和第4座舰炮也改为背对背放置。这样的配置也在后续舰上广泛应用,成为日本驱逐舰的特色之一。

野风号,1922年3月31日完工,太平洋战争期间长期在北方海域作战,1945年2月11日在越南金兰湾海域被美军潜艇笛鲷号击沉。

波风号

波风号,1922年11月11日完工,太平洋战争期间与姊妹舰一起在北方海域作战,1944年9月8日被美国潜艇海豹号击伤,返回本土维修后改装为回天鱼雷搭载舰。日本战败后,该舰被中国海军接收,改为沈阳号,1960年在台湾退役。

沼风号,1922年7月24日完工,1943年12月18日在冲绳东南海域被美军潜艇灰鲸号击沉。

神风级

共建造9艘,可视作野风级的改良放大版,武器装备大差不差,满载排水量1400吨,航速也随之降为37节。

神风号,1922年12月28日完工,太平洋战争初期在北方作战,末期转至南洋地区执行任务。1945年5月16日护航羽黑号重巡洋舰前往安达曼群岛时,羽黑号被英军击沉,神风号救起320名乘员。6月7日护航足柄号前往新加坡时,足柄号身中8枚鱼雷被击沉,神风号又救起1200余人。日本战败后,在解救触礁的国后号海防舰时也不慎触礁,随后被解体。

朝风号,1923年6月16日完工,侵华战争期间参加过海南岛作战,随后频繁往来于本土、华南、南洋之间执行任务,1944年8月23日在吕宋岛海域被美军潜艇哈德号击沉。

春风号

春风号,1923年5月31日完工,日本战败后拆除装备用作京都府方波提,1948年解体。

松风号,1924年4月5日完工,1944年6月9日在小笠原群岛海域被美军剑鱼号潜艇击沉。

旗风号,1924年8月30日完工,1945年1月15日在高雄港内被美军轰炸机击沉。

追风号,1935年10月30日完工,参加过拉包尔、珊瑚海、瓜岛等地作战,1944年2月18日在特鲁克被美军舰载机发射的鱼雷炸成两截后沉没。

疾风号,1925年12月21日完工,侵华战争期间参与炮击虎门要塞。1941年12月11日在威克岛作战中被美军密集的火力击中,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被击沉的日本军舰。

朝凪号,1925年12月29日完工,1944年5月22日在小笠原群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青鳕号击沉。

夕凪号

夕凪号,1925年4月24日完工,长期在西南太平洋执行任务,1944年6月25日在吕宋岛外海被美军潜艇梭鱼号击沉。

睦月级

共建造12艘,以峰风级、野风级和神风级为蓝本继续改良升级,也是峰风级为基础的最后一级驱逐舰。装备4座120mm舰炮、2挺7.7mm机枪、2座610mm3联装鱼雷发射管(日本驱逐舰首次装备)、18枚深水炸弹。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睦月级虽然已经老旧,但在强化防空力量,尤其是一些舰艇拆除后部舰炮和鱼雷发射管后专司防空和运输后,依然活跃在最前线,最终全部被击沉。

睦月号

睦月号,1926年3月25日完工,侵华战争期间参与一二八事变和武汉会战,1942年8月25日在所罗门海战中被美军轰炸机击沉。

如月号

如月号,1925年12月21日完工,参与过一二八事变和武汉会战。1941年12月11日的威克岛作战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比日本海军第一艘被击沉的疾风号晚了不到两个小时。

弥生号,1926年8月28日完工,1942年8月11日在新几内亚诺曼比岛为海军陆战队强行运送补给时被美军轰炸机击沉。

卯月号

卯月号,1926年9月14日完工,参与过关岛、拉包尔、马里亚纳等地作战,1944年12月9日在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军鱼雷艇击沉。

皋月号

皋月号,1925年11月15日完工,一二八事变中,该舰的50名乘员被编入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登陆,1944年9月21日在马尼拉外海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水无月号,1927年3月22日完工,参加过西南太平洋一系列作战,1944年6月6日在达沃外海被美军哈德号潜艇击沉。

文月号,1926年7月3日完工,侵华战争期间主要在华东、华南海域活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西南天平洋执行任务,1944年2月17日在特鲁克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长月号,1927年4月30日完工,1943年7月5日在所罗门群岛库拉湾触礁搁浅,撤出人员物资后弃舰。

菊月号残骸

菊月号,1926年11月20日完工,1942年5月4日在所罗门群岛补充燃料时被美军舰载机击伤,拖曳维修途中沉没。

三日月号

三日月号,1927年5月7日完工,1943年7月27日在格洛斯特角触礁而动弹不得,次日全员撤离后弃舰。

望月号,1927年10月31日完工,参与过威克岛、布干维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所罗门群岛等地作战,1943年10月23日在新不列颠岛海域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夕月号,1927年7月25日完工,1944年12月12日在菲律宾奥尔莫克海域被美军舰载机攻击丧失动力,撤出人员后被桐号驱逐舰击沉。

未完待续

0 阅读:41

知行说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