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亡之谜被揭开?郭沫若称:不是病死,而是被人用铁钉钉死

强强看历史故事 2025-01-01 09:20:33

秦始皇死亡之谜被揭开?郭沫若称:不是病死,而是被人用铁钉钉死

公元前210年,一个惊天噩耗从沙丘传来:华夏第一位皇帝驾崩了!这位开创大一统王朝的君主,究竟是怎么死的?

史书上说是病死,可细究起来,疑点重重。为何他从发病到去世只用了短短两三天?为何临终前连太子扶苏都未能见上一面?更让人不解的是,为何御医们对皇帝病情竟毫无记载?

著名学者郭沫若曾提出一个惊人的推测:秦始皇或许是被人用铁钉刺入耳道而死。这个说法虽然骇人听闻,但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探这个千古之谜。

一、正史记载之说:病死沙丘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来到了平原津。这是他第五次东巡,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难耐。据《史记》记载,始皇帝刚到平原津不久就突然发起了重病。随行的大臣们都慌了神,赵高和李斯更是寝食难安。

"陛下,要不要暂停行程,先在此地修养几日?"赵高小心翼翼地问道。

始皇帝却执意要继续东行,他说:"朕已下诏要在海边举行祭祀大典,岂能因小恙就耽搁国事?"

可是,病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到了沙丘驿站时,始皇帝已经难以下榻。

更让人不安的是,始皇帝开始忌讳别人说"死"字。有一天,一个小吏在汇报时不慎说了句"先王已死",始皇帝勃然大怒,当场将那名小吏处死。

从那以后,始皇帝的病情急转直下。第三天,这位开创了帝制的君主,在沙丘驿站溘然长逝。

当时,太子扶苏正驻守在北边,二公子胡亥和赵高却在始皇帝身边。赵高作为内侍令,掌管着皇帝的诏令传达。他与胡亥密谋,隐瞒了始皇帝的死讯。

"陛下已经下诏,命胡亥继承皇位,扶苏自裁!"赵高拿出一道伪造的诏书,派人星夜兼程送往北疆。

更令人费解的是,始皇帝病逝前后,御医们竟然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病情记录。要知道,秦朝的医官制度极其严密,每天都要详细记录皇帝的起居饮食和身体状况。

这些记录去哪了?为什么会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消失?这些疑点,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扑朔迷离。

始皇帝的遗体被运回咸阳时,车队走得异常缓慢。赵高声称是为了让百姓瞻仰圣容,但他却下令所有人必须远远跟随,不得靠近车驾。

有史料记载,那些跟随车队的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夏天,运送始皇帝遗体的车队就会散发出一股异味。为了掩盖这个气味,赵高命人在车队四周堆满了咸鱼。

这一切,都让人不禁对始皇帝的死因产生怀疑。一代帝王真的只是简单地病逝吗?

二、长生不老之症:丹药之祸

世人皆知,秦始皇一生追求长生不老,为此不惜重金聘请方士炼制仙丹。据《史记》记载,徐福就曾多次进献丹药,声称能助始皇帝长生不死。

公元前219年,一个名叫徐市的方士来到咸阳,自称掌握着炼制仙丹的秘方。他对始皇帝说:"东海三神山上有不死之药,只要服用就能长生不老。"

始皇帝听后龙颜大悦,立即派徐市带领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寻药。谁知徐市一去不返,有传言说他带着人马在东瀛登陆,自立为王去了。

可即便如此,始皇帝对仙丹的追求也未停止。据考古发现,秦朝宫廷中设有专门的炼丹房,里面发现了大量含汞、铅等重金属的残留物。

李斯曾经劝谏道:"陛下,这些方士说的话未必可信,不如多关注朝政要务。"

始皇帝却不以为然:"朕统一六国,创立帝制,若能长生不老,何愁大业不成?"

有一次,宫中的一位老太医看到始皇帝服用完丹药后面色发青,忍不住说道:"陛下,这丹药恐怕..."话没说完,就被始皇帝厉声喝止。

后来这位老太医告诉徒弟:"陛下服用的丹药中含有剧毒,长期服用会导致肝肾受损。"没过多久,这位老太医就莫名失踪了。

据医案记载,始皇帝晚年经常出现烦躁、失眠、头痛等症状。有太医发现,这些症状与重金属中毒的表现极为相似。

更有记载称,始皇帝在东巡途中常常彻夜难眠,整夜在驿站中踱步。有时还会突然大发雷霆,将随行的小吏痛打一顿。

公元前212年,始皇帝下令焚书坑儒。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次行动中,大量炼丹方士也被处死。有人说,这是因为始皇帝发现他们的丹药不但无法延年益寿,反而在暗中损害自己的身体。

一位跟随始皇帝多年的老内侍曾私下说过:"陛下近年来脾气越发暴躁,面色灰暗,手脚常常发抖。这些都是服食丹药带来的后患啊!"

在始皇帝最后一次东巡时,随行的御医发现他的症状越发严重。但每当有人劝他少服丹药时,他总是震怒。直到在沙丘病倒的那一天,他还在让人找寻那些传说中的仙药。

三、隐秘的阴谋:内廷迷云

赵高,这个从小太监做起的人物,是秦始皇死亡之谜中最关键的人物。《史记》记载,他不仅是秦始皇的近臣,还是胡亥的老师。

公元前210年六月,赵高突然向始皇帝提议:"陛下,扶苏殿下在北边镇守多年,不如召他回来?"

始皇帝却说:"边关重地,不可无人镇守。"

谁知赵高又说:"那就让蒙恬将军独自镇守便是。"

始皇帝依旧不允。这一细节,被后人认为是赵高在试探始皇帝的态度。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始皇帝启程东巡前,赵高竟然让自己的外甥赵成为胡亥的近侍。一个太监的外甥,能当亲王的近侍,这在秦朝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一位老内侍回忆说:"那段时间,赵高和二公子经常在夜里密谈。有一次我不小心撞见,赵高立刻变了脸色。"

第五次东巡时,始皇帝的随行人员也很不寻常。太子不在,丞相王绾留守咸阳,李斯虽然跟随但并不受重用。反而是赵高这个内侍,大权在握。

有史料记载,东巡途中发生过一件怪事。有天夜里,赵高带着几个心腹在驿站后院挖了一个深坑,说是要埋什么东西。第二天一早,那个坑就被填平了。

更蹊跷的是,始皇帝病重期间,赵高下令所有太医都不得靠近龙榻,说是"以防打扰圣驾休息"。连经常服侍的老太医也被支开了。

始皇帝驾崩后,赵高立即将消息封锁。他让人在车驾四周挂满腊鱼,说是皇帝喜欢吃。其实是为了掩盖气味。

更有意思的是,赵高竟然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胡亥的心腹。这门亲事来得突然,像是早有预谋。

回到咸阳后,赵高和胡亥立即展开行动。他们先是诛杀了扶苏和蒙恬,接着又除掉了丞相王绾。随后,一批与扶苏关系密切的大臣也都遭了殃。

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当时负责验收始皇帝遗体的礼官,在三天后突然暴毙。据说他曾对家人说过:"有些事情,知道得太多反而不好。"

四、帝王晚年:身体之谜

第五次东巡,成了秦始皇生命中最后的旅程。这次巡游与以往大不相同,路线最长,时间最久,随行人员也很特别。

一位随行的老臣回忆说:"陛下这次东巡,太医院派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名御医。每到一处驿站,都要专门准备三间房,一间是御寝,一间是太医值守,还有一间专门用来存放药材。"

据《秦记》记载,始皇帝的饮食起居极为严格。每顿饭菜都要经过三重检查:先由膳房试毒,再由太医查验,最后还要由赵高亲自过目。就连饮用水,也要专门从咸阳运来。

有趣的是,始皇帝这次出行特意带上了一面青铜镜。这面镜子不是用来照面的,而是用来消暑的。古人认为青铜能驱散暑气,对身体有益。

但是随行的老臣们发现,始皇帝的性格在这次东巡中变得异常暴躁。一天,有个小吏搞错了路线,始皇帝当场就要砍了他的头。还是李斯出面说情,那小吏才保住性命。

更奇怪的是,始皇帝开始特别在意自己的容貌。他命人在马车上安装了一面铜镜,经常照看自己的面色。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的面色发青,立即把当天服侍的太医全部赶走。

一位老内侍透露:"陛下近来睡眠很差,常常半夜惊醒,说是听到有人在窗外说话。可我们守在外面,什么声音都没听到。"

始皇帝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恶荤腥,只喝些清淡的汤粥。有一次,厨子煮了他最爱吃的鲜鱼,他闻到味道就大发雷霆。

更令人不解的是,始皇帝突然对数字产生了异常的执着。他要求所有向他汇报的官员,说话时都不能带有"七"这个数字。一个文书因为提到"七月"两个字,当场就被打了三十大板。

到了沙丘,始皇帝的行为更加反常。他不许任何人在他面前说"死"字,却又总是让人给他讲长生不老的神仙故事。有天半夜,他把赵高叫来,说要立即启程去东海找仙山。

"陛下,您这么晚了要去东海?"赵高问道。

"朕知道三神山在哪里,就在海上,一定要现在去!"始皇帝坚持说。

这一幕被一个守夜的小吏看到了。第二天,这个小吏就被调离了沙丘驿站。三天后,始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那个小吏也不知所踪。

五、真相何在:众说纷纭

一代帝王的死,竟然如此扑朔迷离。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周边发现了一些新线索,让这个千古之谜又添新说。

2020年,考古队在秦陵外围发掘时,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墓室。墓室中出土了一块竹简,上面记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闻:

"始皇驾崩前三日,有一老人自称通晓长生之术,求见陛下。赵高不许,将其逐出。次日,营地传出怪声,似有人在哭。"

这段文字引发了学界的热烈讨论。有专家认为,这个"老人"可能是秦朝某个重要人物,而不是普通百姓。

2021年,在沙丘古城遗址中,考古人员又有重大发现。他们在一处建筑遗址下发现了一个密室,里面藏有大量的医书和药方。其中有一份文书上写着:"始皇体弱,不可再服金丹,恐有大碍。"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密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铜盒。盒中装有一枚铁钉,钉身上还残留着暗褐色的痕迹。经专家鉴定,这些痕迹疑似人体组织。

这个发现让郭沫若先生的"铁钉说"又重新引起关注。有专家指出,古代确实存在用铁钉刺入耳道致死的案例。但也有人质疑,以秦朝的验尸技术,这种手段不可能逃过检查。

2023年,一支中日联合考古队在徐福东渡的出发地进行发掘。他们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始皇东巡,寻药不得,恨不能再遇徐市。"这段话的落款时间,恰好是始皇帝驾崩前一个月。

在秦始皇陵的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建筑遗址。这里可能是当年存放御医记录的地方。但奇怪的是,所有竹简都被焚毁,只留下一堆灰烬。

近期,有专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秦始皇可能死于多种原因的叠加。长期服食含汞丹药导致身体衰竭,加上劳累过度,再遇上意外或人为因素,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2024年初,一支考古队在沙丘驿站遗址发掘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陶罐。罐中装有一些干枯的药渣,经检测含有高浓度的砷。这个发现又给秦始皇之死增添了新的谜团。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