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好大夫用死人练出来的”,但治死的人多了还能叫好大夫吗?

深水聊养护 2024-08-28 20:10:41

相对比中医的全程无能和高高挂起,西医在面对临床挫折甚至患者不断死亡时,往往表现出的既不是嘻嘻哈哈,也不是悲痛怜悯,而是……

让老子再试一次!

1934年,美国马赛诸塞州总医院一名叫吉本(John Heysham Gibbon)的住院医生,研发了一种神奇的机器

这种机器可以将人体的血液完全抽出,去除二氧化碳并注入氧气后,再注射回人体血管

这种机器的好处就是可以在阻断回心血流得情况下,绕开人体血液内循环,安全的切开心肺血管然后取出其中的血栓,挽救患者的生命

没错,这就是后来在新冠疫情中拯救了无数人生命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简称ECMO)

但此时吉本发明的这台ECMO还只在动物身上成功做过试验,还从未在人体上应用过。因为此前还从未有医生在临床上阻断一名患者的血液内循环。这意味着此时患者的心肺功能将完全暂停,只能依靠体外的一台使用橡胶、玻璃、废金属、自制瓣膜、橡皮手指套等乱七八糟的零配件组装起来的一台人造机器维持生命

吉本和他的早期ECMO

这件事想想就觉得疯狂,更别提尝试

当时吉本的导师,美国著名的心外科医生邱吉尔(Edward D. Churchill)教授,一度认为自己的这名学生已经走火入魔,甚至下结论吉本的试验会在导致多人死亡后宣告结束,ECMO将成为人类医学史上最疯狂的一次失败

回到吉本这边,其实他对ECMO人体试验也几乎没信心

之前他曾在动物身上做过39次ECMO试验,但只有13只动物存活,剩下的全部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

如果这是人体试验数据,吉本除了被抓去坐电椅,几乎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马赛诸塞州是美国少有的几个依然允许电椅死刑的州)

而正如邱吉尔教授所说,接下来ECMO在临床上的人体试验,堪比一次又一次“活人献祭”

1951年,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接收了一名心脏房室管畸形的患者。因为前期诊断失误,该病人送到医院后心脏已经“气喘如牛”不堪负荷。在没有任何其他手段的情况下,医生破釜沉舟,决定用吉本的ECMO拼死一搏

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这名患者的血液被抽出体外后心脏很快就停止了跳动,且再也没有恢复,这是ECMO在临床上导致的第一起患者死亡案例

随后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又接收了一例类似病患,虽然这次准备充分,但在ECMO打开后2个小时,患者又因空气栓塞死亡

短短一个月时间里,ECMO在临床上遭遇多起失败。当时全美胸外科学术会议上讨论ECMO时,因其多次失败而称ECMO为——“儒勒·凡尔纳式的幻想”(著名科幻小说家)

但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吉本却依然对ECMO的未来充满信心,面对众人的嘲讽,他说目光如炬,鉴信心十足的说道:

“我坚信我们即将迎来安全地使用心肺机治疗病人的时代!”

那么吉本的豪言壮语成真了吗?

没有,他等来的是另一场更大的悲剧!

1952年2月,一位体重11磅的15个月大女婴因巨大房间隔缺损而住院。吉本对患者父母拍着胸脯表示,用ECMO做体外循环转流后完全有机会通过手术治愈他们的女儿

可就当ECMO开机后不到20分钟,女婴就死在了手术台上

真是“天亡我也”!

家属的悲痛、同行的嘲讽、舆论的谩骂,让吉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感中,他一度开始怀疑导致这么动人死亡的ECMO,是否真如他人所说不过是一出“幻想”?

我不知道如果是一名中医,在面对如此多人的死亡、如此苛责的环境,他会做什么。我想大概率会高高挂起事不关己,毕竟2000年前被认为是绝症的“风、痨、臌、膈”,2000年后对中医依然是绝症,2000年里没有中医有胆量有所挑战和突破

但作为一名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吉本,他在短暂的懊恼之后,想的第一件事不是逃避或者放弃,他誓要搞清楚是什么导致原因,导致ECMO接连的失败!

吉本顶着被患儿父母苛责的压力,想方设法说服对方让自己对患儿的尸体进行解剖,而吉本也做到了

打开女婴的尸体,吉本很快就发现由于这名女婴体重太小,导致前期诊断和后期开胸手术中出现了多次误判,女婴最终的死亡并非是ECMO的问题,吉本的体外血液循环技术并没有错

但已经导致多人死亡了,包括吉本的朋友和同行,很多人都放弃继续ECMO的临床试验。大家害怕患者这样死下去,接下来自己的职业生涯可能都要受到牵连

可吉本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分析报告说服医院继续支持他的试验,同时又不断的在寻找下一个可以接受ECMO的患者

在吉本不懈的努力下,最终有一名患者同意接受吉本的ECMO手术

这是一位18岁的大学女生患有巨大房间隔缺损,她在手术前半年的时间里已经住院六次,发生了三次心衰。说不定下次什么时候,这个年轻的生命就会画上句号了。她的双亲在详细听取病情,并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冒险接受吉本的ECMO手术了

1953年5月6日,这是一个人类心脏外科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

吉本的ECMO开机26分钟,患者在建立体外循环的条件下成功实施了心脏修补成功。患者于术后两个月做心脏导管检查,显示缺损完全修复。在后期的随访中,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寿命与常人无异

世界首例临床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宣告成功!

那么,你以为吉本和他的ECMO从此刻起就一帆风顺,一路高歌了吗?

答案是——没有!

从1953年开始一直到1954年,一共有数人进行了共计13次ECMO支持下的手术

可除了1953年5月吉本的那次手术成功外,其余均遭失败!

但西方医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失败就失败、死人就死人,大家既没有沉浸在失败中蹉跎不前,也没有如题主所说的“嘻嘻哈哈毫无悲悯”,而是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走向下一个成功

所以后来又有众多医学大神接过了吉本的衣钵,继续在ECMO技术上不断前进

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克拉伦斯·沃尔顿·“沃尔特”·李拉海(Clarence Walton "Walt" Lillehei)的故事

他曾经在一次体外循环技术支持手术中,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第一起死亡率200%的手术

李拉海

因为李拉海建立体外循环并没有使用ECMO,而是找了一个活人替代ECMO

就是以活人作为“心肺机”供体,给需要打开心脏动手术的病人提供循环血液和氧气,即“活体交叉循环手术”

CCTV纪录片《手术百年》中的“活体交叉循环手术”

由于手术牵涉两个人,如果出现失误,则很可能同时殃及病人和供体,甚至在一场手术中导致两人死亡,即死亡率200%

虽然第一次“活体交叉循环手术”不出意外的失败了,患者最终死亡。但在1954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拉海做了45台活体交叉循环手术,其中28台都成功了

而在后续的体外循环技术手术中,各路大神又逐渐将患者的临床死亡率从之前的80%降低了20%

如今包括ECMO在内的体外循环技术已经成为了ICU里最后一道“保命”的屏障,如果没有ECMO的支持,很多心肺病患者连上手术台的机会都没有

吉本和李拉海的故事仅仅是现代医学发展史中的一个片段而已,其资料来源于两本书,一本叫《心外传奇》,一本叫《心脏之王:心内直视手术先驱的真实故事》

正是因为看这两本书,了解了人类医学史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和人物,mr深水才会愈发对今天我们中医人的“口若悬河”、“大放厥词”深感惭愧

面对人类卫生健康发展史上的一个一个困难瞬间,挺在前面的是西方的那些医学大神,而我们的中医人却在后方说风凉话,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厌恶和悲凉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4-08-29 07:44

    很显然,现在的中医就代表无知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