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一次搅动了全球供应链。
这一次,他直接对中国供应商发出了一道“最后通牒”:要想继续合作,就必须在三年内到墨西哥建厂。
但问题是,去,还是不去?这不仅是供应商们的难题,也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的复杂博弈。
马斯克为何逼中国供应商“出走”?马斯克的这道命令,背后有着多重考量。
表面上看,这是特斯拉在墨西哥新建超级工厂后的自然需求,意在完善本地化供应链。
但深挖下去,这其实是一场关于中美贸易和科技竞争的战略博弈。
首先,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明确规定,想拿到每辆车7500美元的税收减免,电动车的零部件必须有75%以上在北美生产。
对特斯拉来说,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为了迎合政策,削减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是必然的操作。
其次,墨西哥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它紧挨美国,工厂建在这里,既方便辐射北美市场,又能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更别提美墨贸易协定带来的关税优惠,这让在墨西哥建厂的收益远高于其他地区。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马斯克一向崇尚“成本至上”。
墨西哥的劳动力比美国便宜得多,加上当地汽车产业基础扎实,技术工人储备丰富,这些都让特斯拉的墨西哥工厂看起来更像一个“稳赚不赔”的项目。
中国制造的底气与压力中国供应商在全球新能源车产业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从电池技术到零部件制造,中国的技术优势已经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特斯拉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强大的供应链支持。
尤其是上海超级工厂,它不仅是特斯拉的全球交付中心,更是一个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标杆。
但正因为中国太强大,也引来了西方的忌惮。
美国迫切希望通过“本土化”来削弱中国在电动车产业链中的掌控力。
马斯克这次的“最后通牒”,说白了就是一场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较量。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去墨西哥建厂看似是一种妥协,但实际上是对国际市场规则的适应。
毕竟,想规避美国政策的封锁,墨西哥是一个不错的缓冲地带。
但问题在于,这种“迁徙”并不容易。
墨西哥:机遇与陷阱并存墨西哥确实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它是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每年超过十万名工程技术毕业生涌入市场,劳动力价格低廉且专业素养高,这对任何一家汽车供应商来说都是一块“肥肉”。
更重要的是,墨西哥拥有丰富的锂资源。
这对电动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尤其是在全球新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谁掌握了锂,谁就掌握了未来。
但墨西哥并非“遍地黄金”。
对于中国供应商来说,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
首先,去墨西哥建厂的成本极高。
厂房建设、设备投放、人员培训,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糟糕的是,墨西哥的法律体系和文化习俗与中国截然不同,跨国经营的难度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马斯克的“不靠谱”。
他并没有承诺一定会为墨西哥的中国工厂提供订单,也不会为供应商们的投资买单。
这意味着,即便冒着巨大的风险去了墨西哥,也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对中国供应商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去,可以保住特斯拉的订单,但这是一场高风险的冒险;不去,就可能失去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客户。
聪明的企业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对于那些已经深度绑定特斯拉的供应商来说,去墨西哥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比如先建一个小型工厂,试探水温。
而那些对特斯拉依赖度不高的企业,可以选择抱紧其他车企的大腿,比如比亚迪、蔚来等中国品牌。
毕竟,随着中国车企的崛起,国内市场和其他海外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
马斯克的算盘,中国的选择马斯克的命令,既是一次威胁,也是一次试探。
他希望通过这场“墨西哥冒险”逼中国供应商就范,同时为特斯拉争取更多的利益。
但中国制造并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供应商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
一方面,积极适应国际市场规则,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技术流失,保持独立性和话语权。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合作,而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战略布局。
从上海到墨西哥,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或许也将决定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不要去,坑爹啊!
抱团别去,这次看哪个孙子先服软?学学华为骨气。
他们想扶持领国,,别忘了特朗普,搞个围墙是甚意思,,,必定有副作用,,国内空虚,找邻居食
全体中国人团结起来,不买特斯拉苹果之类的西方产品,我看你们还牛不牛逼[笑着哭]
电
刚认主,就开始咬人了
钱太多了可以试试[抠鼻]
富士康赶紧布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