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顶撞你、不理你时,不必翻脸,谨记“乌鸦定律”就够了

禾禾妈爱学习 2025-04-29 14:18:00

最近在看未成年犯罪主体的电视剧《无尽的尽头》,其中有一个案件讲的是以一个名叫黄家旺为首的男孩,霸凌同学导致同学坠楼死亡的事情。

案件审判,黄家旺被判有期徒刑8年,正常情况下,一个未成年孩子,遭遇8年有期徒刑应该懊悔、自责。

然而,从小猖狂惯了的黄家旺却没有,他自从进入少管所后,不仅没有丝毫反悔之心,反而还对少管所的管教发脾气,动不动就顶撞管教,挑起是非。

对于这种冥顽不灵的孩子,如果是普通管教肯定忍不住翻脸,对这孩子一顿训斥,但在少管所工作了多年,深谙教育之道的白队长却没有这么做。

他对男孩的顶撞视若无睹,不做过多的训斥与介入,如果男孩行为实在过份,比如有一次动手挑起事端,就直接关他禁闭,让他处于一个完全静音的环境,无法与任何人交流,别人也无法听到他的怒吼与反抗。

这一招对男孩确实很有效。

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教育心理学家、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曾提到的一个词“乌鸦定律”。

有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儿子处于青春叛逆期,对自己的话根本听不进去,回到家要么摔门,要么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来,自己尝试过怒吼、责罚,甚至断掉儿子的零花钱,但都没啥用,甚至被儿子拉黑了。

面对这位妈妈的求助,李玫瑾只说了一句:“你越像刺猬,孩子越会缩进壳里。不如试试‘乌鸦定律’。

何为“乌鸦定律”?

乌鸦和鸽子是好朋友,他们一起住在小森林里。

有一天,乌鸦向朋友鸽子告别,说要搬离森林了。

鸽子问乌鸦为什么要搬走?

乌鸦说,其实自己也不想搬走,但是这里的动物对自己太不友善了,它们都嫌自己的叫声太难听,自己实在待不下去了。

鸽子沉思良久,对乌鸦说道:“朋友,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无论你飞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欢迎你的。”

这就是李玫瑾老师口中的“乌鸦定律”。

在亲子关系里,很多父母总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孩子,认为孩子不尊重自己、顶撞自己,就是孩子存在问题。

却不知,自己居高临下的教育姿态,正如森林里“聒叫”的乌鸦,令他人生厌。

第一步:学习鸽子,启动观察模式

如果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你只懂得用“没收手机”这一种方式处理问题。

那么大概率上孩子会对你产生抵触情绪,或者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其它地方,比如对家人发脾气,故意完不成作业,甚至偷摸的寻找玩手机的机会。

斯坦福大学“需求解码沟通法”实验显示:当父母能准确的说出孩子的隐藏需求时,比如你希望被尊重选择权,孩子的对抗行为会减少68%。

当孩子不尊重你、拒绝沟通时,我们除了要保持冷静,避免直接指责或翻脸等正面冲突。

还要学习乌鸦的好朋友鸽子,启动自己的观察模式,看看孩子到底是因为啥沉迷手机,发现孩子的隐藏需求,然后准确的说给孩子。

第二步:闭上乌鸦嘴,创造静默空间

看过一档亲子综艺节目,节目中有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女,一言不合就干架。

比如,有一次,妈妈自作主张给女儿报了一个比赛。

女儿知道后却十分排斥,面对妈妈的劝解,甚至说出:“打死我也不去”的狠话。

被激怒的妈妈,拿起给女儿刚买的衣服就剪了个稀碎;

见状,女儿也气不过,趁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偷偷剪碎了妈妈心爱的衣服、袜子。

妈妈威胁女儿说:“这事你必须给我道歉,不然得话这事就过不去。”

女儿却觉得妈妈没事找事,不尊重自己,瞎给自己报班,而且还是妈妈先剪了自己的衣服在先,所以死活不道歉。

就这样,母女俩一直保持着剑拔弩张的关系,谁都不理谁,谁都觉得自己委屈。

原本相亲相爱的母女,为啥会相爱相杀?

原因就是她们都像乌鸦一样,发出令对方厌恶的声音。

心理学中的“情绪预警机制”指出:当冲突升级时,暂停对话能避免矛盾激化。

作为父母,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我们必须先放低姿态,闭上自己的乌鸦嘴,创造一个 “静默空间”,等各自情绪平复后,再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开启对话,如此或许能打破僵局。

第三步:主动共情,重建情感连接

亲子之间的矛盾之所以持续升级,就是因为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场想问题。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对母女,妈妈觉得自己的苦心不被女儿理解;女儿觉得妈妈不尊重自己,二者都觉得自己没错,对方不可理喻。

“情感账户”理论的提出者戈特曼曾说:亲子关系中,每一次对抗都是“账户支出”,而共情是“存款”。当“存款”足够时,孩子才会愿意倾听建议。

作为父母,当孩子与我们对抗时,我们要反思,自己是否往“情感账户”存过款?“情感账户”里是否还有余额?

如果余额不足,或者说你压根就没在那存过款?

那就从现在开始闭上“乌鸦嘴”,,开始存款,开始共情,开始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她的想法与感受,少命令、多尊重,用共情替代指责。

【今日话题】

当你的孩子不尊重你,顶撞你时,你都是如何处理的?

欢迎各位家长评论区留言讨论,供其他有类似困扰的网友参考~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阅读:214

禾禾妈爱学习

简介:家有一枚小学生,关注小学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