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岁的李兆基去世了。他生前有过无数光环:
全球财富排行中的站位最高的华人企业家
连续三年华人首富、亚洲首富
连续两年在全球富豪榜保持第四位
被称为亚洲“股神”,香港“巴菲特”
但还有一件最值得我们记住的事,李兆基还是汶川大地震捐款最多的一位华人。
当时为了赈灾,李兆基总共捐了近6亿人民币。相比之下,李嘉诚捐了1.3亿元,台湾首富王永庆捐了1个亿。内地因为捐款爆火的王老吉也捐的是一个亿。
此外,2023年中国北方地区发生汛情时,李兆基基金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2000万元,支援防汛抢险及赈灾工作。河南水灾时,李兆基也曾捐款1500万元。
对家乡顺德,李兆基慷慨解囊。他常言“顺德是哺育我成长的故乡”,“支持家乡建设是我多年的心愿”。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李兆基率先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
1980年,李兆基捐赠310万港元兴建顺德医院;
1991年,捐赠500万港元助建顺德体育中心;
更于1993至1994年间捐资8000万元人民币兴建李兆基中学;
1996年,顺德举行首届教育基金百万行,李兆基又带头捐资150万港元,并参加全程活动。
对教育事业,他鼎力支持。他不仅把香港九所大学全部捐赠了一遍,还积极捐助内地的顶尖学府。
2008年,李兆基向复旦大学捐赠一亿修建了一所图书馆。
2009年,李兆基向清华北大各捐赠两亿元。
2011年,清华大学百周年校庆,李兆基又捐款三亿元兴建“李兆基科技大楼”。
李兆基把慈善看成一门特殊的“生意”,认为投资教育的回报最大。他说:“我是生意人,做慈善也是追求回报和效率,教育培养人才,一个培养十个,成功人才回馈社会,十个再培养一百个,无穷无尽,生生不息,回报和效率最大,因此最喜欢。”
甚至李兆基对普通民众,都表现得相当慷慨。
2010年,李兆基表示,如果恒生指数重返3万点,将每年捐出10亿港元,每人资助一万元的话,每年会有10万人受惠。
2017年11月,恒指冲上了三万点,李兆基兑现了承诺。之后他继续宣称,如果恒生指数达到4万点,每年会捐出20亿港元。
李兆基最自豪的一笔慈善事业,是1982年创立的“培华教育基金”。这笔基金将边远贫困地区的120万农民培养成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后所有的农民都找到了职业。以一家三口计算的话,相当于间接让340万人受惠。
李兆基对自己公司的员工也很不错。每每家里有人结婚或生孩子,他都会给全体员工发出万元红包。还有网友说,自己在他公司旗下的广州恒基干,工资待遇福利都不错,去他公司就买五险一金,有良心。
和深陷争议的李嘉诚不同,李兆基的这一生几乎没有什么舆论风波。
这或许跟他处理公众利益和公司利益时的选择有关。他在执掌香港中华煤气期间,多次降价惠民。反观李嘉诚在1983年接手港灯公司后,十几年间,涨了7次电价,搞得民众叫苦不迭。
这就体现出李嘉诚和李兆基截然不同的经商理念,李嘉诚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哪里有商机就去哪里投资;而李兆基更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古人之风,表现得有所敬畏。
比如,作为地产开发商,李兆基首创了“四分散”模式,主推小户型住宅,让许许多多中低收入的家庭圆了安居梦,自己公司也崛起成为地产巨无霸。
意外的是,他还多次捐赠和黄金一般贵重的土地。他向港府捐赠土地,用来建设廉租房、长者护养和护理中心、青年宿舍等公益项目。这一举动让香港四大家族争相模仿,掀起了捐地潮。
进入21世纪后,李兆基积极支持内地大型央企在香港上市。
中国人寿、财险、电力、中石油、中海集运、平安、交行、中行、建行、神华能源等,李兆基都有股份,为央国企的融资做出了贡献。
李兆基是一位商人,但很多人都会同意,他胸中有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