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片总让人热血沸腾,可这回看《蛟龙行动》却打起瞌睡来。也许是春节太累了,但这片子确实没劲,看得我昏昏欲睡。
那艇长也太淡定了吧,核潜艇都快完蛋了,他倒好,悠哉游哉地吹起口琴来。这是什么神仙指挥官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选拔标准挺高啊。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时候保持冷静也挺重要的,要是指挥官都慌了神,那下面的人还不得乱成一锅粥。可是吹口琴也太夸张了点吧,好歹装模作样地看看仪表盘什么的啊。
这艇长的表现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二战电影,里面的德国U型潜艇艇长在被深水炸弹轰炸时也是镇定自若。不过人家是在观察声呐,计算敌舰位置,而不是吹口琴。这么一对比,《蛟龙行动》里的艇长就显得有点不靠谱了。也许导演是想表现艇长的沉着冷静,但这种表现方式未免有点用力过猛。
说起来,潜艇电影还真不好拍。空间狭小,场景单一,很容易让观众感到无聊。要想拍出张力,除了靠特效,更重要的是人物刻画和剧情设置。可惜《蛟龙行动》在这方面似乎没下多少功夫。艇长就不说了,其他角色也是浮光掠影,没什么印象。
不过话说回来,军事题材的电影确实不好拍。既要考虑专业性,又要照顾普通观众的观感,还得兼顾商业性和艺术性,确实是个难题。像《红海行动》这样的佳作,可遇不可求啊。也许我们对《蛟龙行动》的期待太高了,毕竟它只是一部商业片,不能要求太多。
那个流量小生演的声纳兵,简直就是个呆头鹅。整个人傻乎乎的,哪有半点军人的样子。声纳兵可是潜艇上的重要岗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随时监听周围的动静。可这位仁兄看起来像是刚从温室里出来,对周围的一切都一脸茫然。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难道是为了迎合年轻观众?
不过话说回来,现实中的新兵蛋子可能也是这样的。刚进部队,对一切都很陌生,难免会显得有点呆。但问题是,这部电影又不是在讲新兵训练,而是在讲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这样总是不应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