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缺失埋下的雷——反思仙桃高中生杀害与被杀

成人礼遇 2020-10-02 08:14:29

传统仁礼教育不能缺位

前不久湖北仙桃某高中发生的悲剧已无需再重复,只是,社会需要反思。

中华民族贯以礼仪之邦示人,对自己,对世人。儒家文化仁、仪、礼、智、信是最根本和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有多少教育内容是关于仁、礼的?

有兴趣的可以把课本从小学翻到高中,数一数。课堂尚且如此,课外呢?

把时间往前推,本次仙桃高中事件的当事人17岁左右,假定其父母25或26岁结婚,现在刚40出头,据此可以推测其父母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一代。

想一想,查一查,那个年代的一辈,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高考才没恢复几年,祖国大地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建设刚起步,换言之那个年代的经济基础是很弱的,农村土地改革,改变了集体劳作,吃大锅饭的模式,于是人们开始能吃饱饭了,开始为自己努力奋斗了。

根据马斯洛生理需求理论,吃饱饭是最根本和重要的,才有往上走进而实现自我的理由和勇气。

我是80初出生的农村人,自打读书起就只清楚一件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的是鲤鱼跳农门。这个对城市的孩子来说可能不那么强烈,但都清楚读书上大学对将来意味着什么。

因此,一切教育都是为了考试,你懂的。

所谓的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在课堂上几乎是少有的,反倒是最纯朴的父辈们苦口婆心的教导做人的最基本道理:要诚实,要争气,不要害人。

所以,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父母们,而今而面对自己的子女们,我想鲜有对其教导传统礼仪文化的。反倒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确有很多70末、80初父母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但却倒在了路上,永远到不了终点。

没有了礼仪,所以才有本次事件网传的“女孩的任性”,表面上是不配合卫生工作,实则是不尊重他人,不热爱集体。本质上是思想品德教育缺位,家庭、学校没有足够、接无地气的礼、信教育,于是道德教育缺位埋下的雷终就是爆了。

再反思那个男孩,我倒不认为他有“错”,不认为他“本恶”,只是他处理的方式不妥,但是,请问,面对积怨,有谁教育他去所谓的“正确处理”了吗?课本上有吗?我倒是觉得他的行为是一种“求生的本能”。

自从地球诞生生命,生命的生存权是至高无上的,从细菌、病毒到动植物再到人类。但人们理解的生存权仅限于生命有机本体,却忽略了思想意志。

本次事件,男孩做为班干部,代表老师行使管理意志与权力,但却遇到了不从甚至破坏。或许老师有交待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要向老师报告,也可能男孩报告反应了(事实我们不得而知),但老师没有重视(这里猜测一下,老师没有警惕学生间这种矛盾存在的风险,因为在师范教育里,可能就没有这种理论或实践教育,所以,老师会单纯的认为都是小孩,能搞出什么事?另外,虽是高中生,老师还是把学生当大人教育了,也许就没有好好的沟通、谈谈,更不是孩子的朋友。)

既然从老师那里得不到解决,搞破坏的还盛气凌人,那么好,就自己解决吧!

这个不只在校园里有。

多少普通老百姓的合法正当权益被侵犯时,无助的、弱势他们最终选择了极端处理方式。比如冤案后为母报仇、被强拆后同归于尽、被讹诈后反噬……

这能单纯说是当事者个体的问题吗?不能。

失败是成功之母、教训是进步之源。

但是,人们都不希望教训以失去生命为代价。

然而,这也许永远都只是希望!

路,还很长……

2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