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的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金山岭长城是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位于与北京密云交界的河北滦平县巴克什营的大小金山岭上,东起望京楼,西至龙峪口,全长约10.5公里。
半摸黑从长城山脚下民宿驻地步行,走差不多20分钟到了金山岭长城砖垛口入口,开始西行攀登。从朦胧月光、月落日升、晨曦薄雾,到黎明初阳、柔光穿射,再到阳光明媚、秋叶剔透,把每个时辰最美光影蔓延至起起伏伏的金山岭长城,让长城的雄浑气魄又多了几分秋色秀美,把长城的妆点的更加立体、生动、丰满、多彩。
当天没盼来云海飘逸之美,但有薄薄雾气柔美在长城间穿绕,在光影里漫舞,在晨曦中飘洒。山脊上,曲折回转的城墙,壁立千仞的山头,矗立着一座座敌楼、烽燧,好似仙气飘飘而来,勾勒出雄阔壮美的天际线。
站在西梁砖垛楼的楼口,极目向东远眺,看到长城经三岔口分别向两翼延伸,向右蜿蜒往山顶爬去的是“主城墙”,高处的敌楼就是作为指挥所的将军楼;左拐向山下而去的叫作“支墙”,远看就是一条气势如虹的盘龙长阵雄踞一方。
西行这段没怎么经过修葺,最有古长城原汁原味的风貌,多数人都走东线所以人很少。沿山势而上的城墙,在初阳晨光蓝调下像一路召唤的神明,指引我向上攀登。举目可见大青砖铺地,条石砌墙,梯形台阶,起起落落,明暗皆雄浑,俯仰皆壮美。
障墙是金山岭长城上独特的防御体系一部分,每道障墙一般有十几堵,将城墙两侧的垛口封闭了一多半,形成一道道的掩体。这是我在其它长城没看到防御建筑,不禁感慨金山岭长城防御体系的精妙绝伦,古人的智慧与能量和坚韧不拔真是让后人赞叹不已。
西五眼楼是金山岭长城西线的一座敌楼,是金山岭长城的一座高点,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金山岭长城的景色。
西六眼楼是西线的转折点,再往前走是一串寂寂无名的敌楼,在暖光的清晨像条串联的长龙,在山谷中奔驰。西线就走到六眼楼,折返下到砖垛口又开始爬东线。
金山岭长城,因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景观奇特,建筑艺术精美,军事防御体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堪称万里长城的巅峰之作。是我所看到过的长城中,城墙走势最富有变化的,敌楼之多、造型之美,特别有层次感,所以也是摄影爱好者出好片的实战场。
金山岭长城集中展现了中国万里长城的巍峨、磅礴、博大、深邃、苍凉、雄浑。这段长城,有千姿百态的敌台67座,大小关口5处,烽火台2座。所有登临者,都由衷地赞叹金山岭长城的雄、险、奇、美。尤其东线每座敌楼都有自己的传说故事,独到的建筑特色,要想探究一天时间也不够。
支墙是指从长城主线延伸出来,单独构成一断防御墙体,其特点是两侧均为垛口墙,且马道上的炮台密集。在防御上,一是防止入侵者从山脊偷袭;二是利用前突部分扩大防御范围;三是与砖垛口和沙岭口形成犄角防御之势。这张图是在将军楼从高往下拍的,图左侧是主城墙,图右侧是支墙,三岔口往上是将军楼。
将军楼坐落在砖垛口和沙岭口这两个重要关隘之间的一座险峰上,构造壮观别致,是金山岭长城的一座指挥所敌楼。周围有烽燧、支墙、拦马墙、障墙和坞墙,在没有远程火炮的冷兵器时代,可谓是壁垒森严。专家称其为明长城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敌楼”。
将军楼两侧城墙都有障墙,每堵障墙高有两米多,占马道三分之二,上面有了望囗和射击孔。障墙后面那间房就是长城上唯一的铺房,在将军楼内侧山坡上。这间房子和房前的长城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不是后来盖的,而是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将军台上往下看是西线敌楼与城墙蜿蜒在漫漫山谷中任凭时代更迭,岁月洗礼,依然笑傲于世。
在将军楼往上看是小金山楼与大金山楼……绵延不绝数不清的敌楼。这里的长城构筑复杂,敌楼密布,一般50-100米一座。有砖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既有平顶,也有穹窿顶、船蓬顶、四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可谓一楼一式。
小金山楼的小券门相当隐蔽,建在敌楼一侧的半楼间,下面是九十度的峭壁,还有那陡峭的障墙,险要显而易见。从这里开始城墙更加陡峭难爬,这次就走到这里,还是走原路回到砖垛口出中门。也可一直往东向上攀登,从东门出,挺远的留给下次再来挑战。
在如此壮阔无际长城上爬呀爬呀爬的攀登,不累是假的,每登上一段城墙,每翻过一个山头,每看到一座敌楼,每遇到一片红叶点缀在长城上下左右时,都会有不同的兴奋点,累也很值得。看西域楼残缺城垛在深秋多彩的光影下层林尽染,就是一幅带有沧桑的美丽画作。
西域楼在将军楼东下方,为砖木结构,现在上部已残缺,残缺的美很悲壮,很沧桑,很奇特。有人说,长城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山际线,是最唯美的观景台,也是最深刻的历史废墟。看长城之美有太多的角度,它的美,多少文字也难以尽言。
这一周与外地摄友登了京郊四座长城,箭扣长城、蟠龙山长城、司马台长城、最后登金山岭长城给了我一个惊喜,最美、最全、最有魅力当属金山岭长城!最钟爱金山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