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往事:七十年代,我们在部队是这样过春节的!

告别旧十光 2025-01-31 13:21:39

我曾是一名军人,可能是曾经在部队生活过多年的缘故,每年一到春节,我都会回想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部队时过的春节。

那时,一临近春节,全团各连队里就逐渐弥漫开忙碌而欢快的迎接节日气氛。

小年一过,各连队在训练的间隙,便开始着手春节的各项准备,备年货,出节日板报宣传栏,排练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打扫环境卫生,号召战士写家信,轮流去全团唯一的澡堂洗澡等等。

过春节,各连队都会尽可能地改善伙食。说到伙食,虽然那时部队伙食标准低伙食较差,但相对而言,各个连队比新兵连的伙食还是好一些的。

因为连队多多少少都会养猪种菜,补贴改善伙食,而新兵连是实施新兵充实到老连队前教育训练的临时单位,只存在两三个月,不能养猪种菜补贴伙食,就只能靠老连队的一点接济和每天每人不足4角钱的伙食费。

我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就是在新兵连过的,说是过春节,也仅仅是除夕吃了一顿各班领面领馅自己动手包的新兵连平时没有吃过的饺子。

我下连后,我连续在部队过了多个春节,其中过得最难忘伙食最好的是1976年的春节。这一年的春节之所以伙食最好,主要是源于1975年连队去黑龙江省讷河县老莱的部队农场执行生产任务。

在执行生产任务的同时,连队利用方便条件养了多头猪,还养了一些鸡鸭鹅和2条狗。

连队11月下旬从农场撤回时,带回来不少宰杀的猪肉、鸡鸭鹅肉和狗肉,还带回来3麻袋半收获的葵花籽,所以连队1976年的春节肉类充足,菜肴丰盛,每个班还分了不少炒熟的葵花籽。

虽然过年也不让喝酒,但连队仍然把这个年过得有滋有味,营区也飘出浓郁的香气。那时,各班从炊事班领面领馅,自己和面包饺子,然后排队煮饺子,厨房里的水蒸汽、忙碌的身影和洋溢在脸上的笑容,让春节欢快的氛围弥漫着整个营区。

我所在部队的各连队节假日和星期天都吃两顿饭,第一顿饭的开饭时间是上午9点,第二顿饭的开饭时间是下午3点,所以过年没有年夜饭一说也在情理之中。

吃过午饭后,连队自导自演的春节晚会便拉开帷幕。设在饭堂的晚会现场自然没有华丽的舞台,也根本没有音响设备,所有的装饰只是饭堂棚中间吊着的一盏纸糊的彩灯,和由彩灯向四周拉扯的几根纸绳粘挂的一些三角形彩纸。

每桌自然会摆上两盘葵花籽和花生,偶尔也会看到几颗糖果。晚会在连首长讲话现在称“献词”后开始,各班排的战士们依照“报幕员”报出的节目,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铿锵有力地唱队列歌曲展现豪迈的军人风骨。

记得当时用小快板,展现连队好人好事号召干部战士学习;敲锣打鼓表演三句半,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演绎连队生活点滴,逗得干部战士捧腹大笑。

还有的展示军姿,刚劲的动作尽显出军人的风采。虽然冬季寒冷,但连队自编自导自演的晚会却让每个官兵心里都暖融融的。

连队的自娱活动,浓郁了节日氛围,热闹了连队生活,打发了枯燥时间,使连队的春节过得充实、热闹,淡化了干部战士的想家念头。

春节期间,除了营连安排的晚会、篮球比赛等活动,团里还会安排一两场电影组织官兵观看。遇有地方慰问时,还会看上精彩的文艺节目。

春节期间,战士可以两三人一组轮流请假外出办事购物会同乡,但连队会控制外出人数外出时间,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不会削弱、丧失连队战斗力。

当然,春节期间干部战士的精神、心情会有所放松得到休整,但也不会无底线的放松“警惕”,因为除了正常站岗放哨晚点名和大年初一早晨也可能要出早操外,营或连搞的一次节日期间紧急集合,或点验迟早总会到来。

快乐的官兵们都习以为常视它为过年的“插曲”并希望它早点到来。班长们也会提前向本班战士尤其是入伍一年的新战士打“预防针”,提醒战士会有一次必不可少的战斗力的“检验”。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连队干部战士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祖国的安宁,也在彼此的陪伴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虽然少有丰盛佳肴,没有热闹街市,更没有现代化娱乐设施的春节。

但正是这份简单与纯粹,让已过去近半个世纪的那个岁月春节的记忆,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至今不能忘却。

0 阅读:2

告别旧十光

简介:在这里,让我们有美好的相遇!